首页 回到明初搞慈善

第172节


    宋石昭笑道:“郑大人啊,你已是天下少有的明理之人,你信不信,我此时对外头的世家子弟说这番话,他们定然万般不从,因为他们心中,家为重,君为轻,他们是为了家族之名,不是为了帝王之利。”

    郑清风明白了:“陛下,想开科举?”

    宋石昭抚须:“正是。”

    郑清风离开时转身看了眼宋府的牌匾。

    陛下不是不愿用世家子弟,他只是要……世家子弟脱了那层壳再为他所用。

    要让他们忠于大明,忠于皇帝,忠于皇权。

    而不是世家。

    世家没有走到绝路。

    但也已经走到了绝路。

    郑清风上了马车,想到自己的生平。

    郑家虽是世家,但世家也分大小,也分穷富,郑家藏书富饶,但那都是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若说钱财,真是穷得叮当作响,他父亲曾告诉他,一时之困,绝不会是一世之困。

    只要家中子弟上进,无论如何,都能保住郑家的招牌,只要招牌在,郑家就还能为官。

    郑清风果然为官,由亲朋引荐,成了官员。

    他亲眼所见,大都派下来的官员被当地世家辖制,没有世家首肯,皇令甚至出不了府衙,更勿论实施。

    城池之中,世家盘踞百年,对城中人口了若指掌,城中泰半人口都是世家之奴。

    以前他以为世家做的对。

    毕竟皇帝昏庸,他的政令于百姓无益,幸而有世家督之。

    这才能令百姓休养生息。

    可是此刻,郑清风想到过去种种,不寒而栗。

    那是皇权!从古至今,独掌权柄之人,哪一个会愿意让人分享皇权?

    以下犯上,是死罪。

    郑清风叹了口气,对车夫说:“不必去吴府了,回府吧。”

    车夫奇怪道:“大人,天色还早呢。”

    郑清风摇头:“回府吧。”

    车夫只得调转马头。

    林渊此刻正在面见能人异士。

    他有招贤之心,不过此刻招的不是治国之臣。

    是匠人。

    匠人地位一直不高,士农工商,看似商是最低,但经过宋元两朝,商人的地位早就不能跟以前同日而语。

    实际上,匠人才是地位最低的人。

    但国家科技能力,靠的是匠人。

    一把刀,一口锅,一艘船,都是匠人的成就。

    匠人钻研没有好处,依照旧例没有坏处。

    林渊现在希望的是早日造出更强的火器,中国火器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唐朝,火药乃秦汉时期现世,于唐朝用于沙场。

    宋朝时期,火器更进一步,突火枪出现。

    元朝改良了突火枪,称做火铳。

    到了明朝,火器之利罕见,手持的便有手铳,鸟铳,有大炮还有火箭,不仅如此,还有地雷和水雷。

    但是明朝技术不够,没有能力造出后装功能的管阀型炮身。

    还是葡萄牙的进犯才让明朝的当权者发现西洋人的火炮更为优秀。

    于是明朝开始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

    可惜的是,虽然学会了,也改良发明出了更强的挚电铳和迅雷铳,但却没有找到大规模制作的办法,没有生产线。

    但即便如此,明朝时期的火器还是强于世界大多数地区的。

    然而到了清朝,清朝虽然也对火器加以改良,但却因为过于保守,故步自封,闭关锁国,导致远远落后于西方的火器发展,于是列强铁骑踏碎清朝国门,清朝无还手之力。

    林渊想要的,就是齐集天下异世,把生产线弄出来,能够大规模制造。

    此时跪在下方的,都是各地的匠人,林渊的旨意发下去,各城都把人送了过来。

    他的政令此时还没有一点折扣。

    他不指望几年内就有进展,甚至十几年几十年乃至他这一代人都可能没有多少进展,但他要开了这个头,只有这个头开了,国内才能养成习惯。

    “诸位都是朕国力之中坚力量。”林渊朝跪在下面瑟瑟发抖的匠人们说,“请起。”

    匠人们不敢动,他们以往见个小吏都要担惊受怕,更何况见皇帝了。

    林渊站起身来,走至殿内,搀扶起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匠人。

    “老师傅一把年纪,来人,赐座。m.FENgYE-Zn.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回到明初搞慈善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