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敏之顿了顿,又道:“不易一字。” ……封庭本定下呈上来十篇祭天祷文,他再来挑选。 就像是殿试一般。 以封庭对余柏林了解,余柏林要跻身十人之中,易如反掌。待他选择时,直接定下余柏林就成。 因此,当他听到呈上来的文章只有一篇时,颇有些计划赶不上变化的错愕感。 一般封庭定下十篇,内阁不会擅自做决定删减。但此次几位内阁阁老一致认为这篇文超出其余文章远矣,根本不需要比,封庭就好奇了。 “既然诸位阁老如此说,那朕看看,这文是不是真如此。”封庭道。 洪敏之道:“不需拿其他人文章作比较,陛下一读,就知道这文和其他文的差距。” 封庭心中好奇更重了。他手中文章,已经是中书誊抄之后的了,也没有署名。但他一读,就知道是余柏林的文章。 封庭和封蔚两兄弟背着余柏林偷偷作弊,封蔚早背下了余柏林文章首句告诉封庭,封庭一见便知。 因此当封庭读到文章首句时,表情颇有些复杂。 每次他想帮余柏林做个弊,余柏林都能凭自己能力脱颖而出,完全用不着他。作为皇帝陛下,他有些小情绪。 封庭已经把余柏林当自家人,那“贤弟”可不是叫着好听的。作为大哥,封庭总想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结果余柏林太能干了,总是让他后招无法发挥。 不过,见余柏林的才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封庭心中还是很骄傲的。 封庭之前只知道余柏林文章首句,待读完整篇文章之后,他终于明白几位阁老感受。 这篇文已经脱离了祭天祷文的范畴,而是一篇有思想有内涵的绝世美文。 但从立意上讲,这篇文就已经和其他文章不是一个层次了。 普通祭天祷文,是皇帝自陈德政,言百姓凄苦,求苍天垂怜。此文也是这几部分内容,却倒了顺序。 此文先是求上天垂怜,然后笔锋一转,引《荀子·天论》道,“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天道的规律是持久不变的,它并不因为贤明的君主尧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残暴的君主桀而灭亡。用让它繁荣的方式治理它,就能得到吉祥;用导致混乱的方式对待它,就遭到凶灾。 上天总是不会如人们的想象一般只给人们好的一方面。它总是会时不时的降下灾祸,就像是大禹时候的水灾一样。 不同的是,同样的灾难,遇到圣明的君主,就会逢凶化吉;遇到昏庸的君主,就会酿成大祸。 余柏林在文中举例说明之后,才转向皇帝陛下自陈德政。祭天祷文是以皇帝的口吻述说。皇帝陛下言,他将效仿先贤,亲贤臣,远小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为外物所动,励精图治。 君王自陈德政之后,余柏林再写民众。而他笔下的民众不是凄苦,而是勤劳。晖朝百姓勤劳勇敢,不畏艰险。就算遇到灾祸,也会在皇帝陛下的带领下,在繁荣康盛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最后文章收尾,再道上天。天道无常,而人有常。皇帝贵为天子,定替天行好生之德。 这一篇祭天祷文,和以往制式文章已经全然不同。这俨然是一篇直抒胸臆,抒发个人品德,并且赞美晖朝的恢弘篇章。其行文如行云流水,字句华美;思想更是震荡人心。 封庭仅读了一遍,便觉一字一句如重锤般激荡心中,居然已经记下大半。 “难怪啊难怪。”封庭半晌,才笑着摇摇头道,“朕读之后,亦觉不需再多看其他了。古往今来,多少篇祭天祷文,可有一篇传世之作?” “终有一篇传世。”洪敏之道。 封庭脸上得意的笑容已经掩盖不住:“这文,是哪位大才所做?”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