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啊。 半周的差距,以每一跳20分为基础,这第二跳的少了半周,裁判可能会直接少给2分左右啊。 紧接着,杭峰反向落地。 落地精准的就像是通过机械辅助测量过,距离池沿不足一米。 哦,反向落地,裁判会有1~2分的加分,三下五除二,好像也没有亏多少。 同时,杭峰的起落点都非常接近池沿,高度和抛物线都非常漂亮,这是一个加分点。 裁判最少会给一分。 所以算是牺牲了难度,换取了高度值吗? 也不对,这不还有个反向落地嘛。 范总一时间不是很能理解杭峰的做法,毕竟双方成为教授关系的时间还很短,很多时候杭峰的做法,范总都要想一下才明白。 就比如第二跳结束后,杭峰用着超出华国国家队最高实力,也就是孙烈在第三跳结束后才能够达到的速度,轻松以超过60迈的速度冲向对面。 范总悟了。 杭峰明显是在第二跳降低周数,以获取更多的惯性,为第三跳的大招做准备。 同时,为了避免这一跳的分数太低,所以他选择了一个反向的落地。 小子一句话不说,心里还是算的很精嘛。 不过这也能看出来,杭峰对这次比赛的重视,对冠军的争夺心。 尽可能的在前面两跳获得超过60迈的速度,还不能降低难度,可以称得上的艺高人胆大了。 范总提着的心脏放下来一点点。 60迈绝对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速度,在u型池里,几乎所有高难度的动作,完成的最低标准都是60迈。 杭峰用最快的速度积累到60迈,第三跳真正上难度的时候,就会轻松很多。 果然,冲到对面的杭峰,开始了他的第三跳。 倒滑的起跳,因为看不见身后的池壁,难度分必然会更高。 杭峰扭转身体,一部分当然还是要靠看,一部分却要依靠经验。 视野变化,不如正滑的直接,扭曲的视野为起跳的精准性带来了难度,但这些都难不住杭峰,一口气被深深吸入肺腑,杭峰猛地向上跳起。 第153章 洲际杯决赛:第一场(下) 老实说, 这一跳的起跳点,用苛刻的目光看,不如前面两跳的位置好。 当然这是和最完美发挥做出的对比, 事实上倒滑的起跳可以达到这个程度,已经不错了。 杭峰一起跳,就知道自己稍微早了一点点, 这一点点的差距大概在30厘米左右。 勉强算个小失误。 还不至于惊慌。 淡定的杭峰控制身体的肌肉, 沿着一开始给出的力量路线,在半空翻滚。 不得不说, 爆发力是真的很强啊。 空中翻腾的速度非常快, 身体团着翻滚的时候甚至留下的一道残影, 模糊的看不清楚他究竟完成了几周。 待得一个抛物线来到尾声, 那缩紧的身体又极致地舒展开来, 稳稳地落在了地上。 几周来着? 这样的速度,单靠数是数不过来的, 但有经验的人可以凭借他空中的停留时间门和旋转速度,做出准确的判断。 这样的高度, 这样的速度,必然是四周。 翻腾一周是少不了的, 这个动作属于高周数的基础, 如果不能在翻腾的基础下去完成其他的转体动作, 很难冲上4周。 翻腾的同时, 身体还在快速的横向转体, 这个部分也很重要,如果转体的线条偏斜,不但裁判会判定这是个翻腾动作,同时还会影响旋转的速度。 毕竟转体动作才是最小的旋转周径, 一旦偏向翻腾,周径变大,有限的时间门,也就完不成了。 困扰大部分选手,翻腾和转体的“边界”难题,从来不用担心杭峰。 大概是他的基础打的非常牢固,在去年以前,一直停留在三周的原因,他的空中技巧部分,绝对是教科书般的水准。 也正是这夯实的基础,让杭峰进入四周后,从来没有出现其他队员出现的动作变形、动作松散以及边界不明确的情况。 杭峰要去做什么,做的就是什么。 他利用自己上抛时候的爆发力,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一周的向前翻腾和三周的内刃转体。 四周1440°。 第三跳,完成1440°还是不错。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