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已为人母,那脸上瞧着越发的温柔祥和了。 “千药堂还有别的婆子呢,娘,若是你着实放不下,到时候再让大郎陪你回去瞧瞧。冀州城也有不少药堂,到时候去问问。若是不愿做了便干脆在家含饴弄孙的,也不必那么辛苦了。” 赵氏听到杜氏还在惦念着千药堂的事,不由开口劝解道。 后者摇了摇头 “瞧瞧这里如何吧,不求什么银钱高低,有个活做着,也不至于把骨头都闲懒了。” 谁家的规矩都是如此,父母跟着老大过。当初全家搬离冀州的时候,就要杜氏一起走,可杜氏却放不下千药堂,这就一拖再拖。 如今要不是三房如此上赶着的闹腾,闹得杜氏着实恼了,也不会立马就同意了来冀州。 不过不管怎么说,大房除了润哥儿,都齐全了。 夜里圆姐儿才听谢大郎说,宁阳的院子,谢大郎做主让二房一家住了进去,一来是看着房子,二来,如今水溪村的田地谢二郎一家已然不用自己下地干活,雇了佃户,在宁阳住着,和味月楼的生意往来也要方便许多。 至于三房....是留在宁阳还是在水溪村,都由二房决定。 这样的决定免不了三房的闹腾了。 毕竟三兄弟,有了生意,有了宅子都给了二房,三房不得可劲儿的闹腾。这闹来闹去不过是闹到杜氏这里。 还在谢大郎带着杜氏已然搬了过来,三房就是闹腾也没有法子,只要二房不松口,三房便进不了谢府的大门。 这一次..谢大郎谢二郎也罢,杜氏也罢,显然是要对谢三郎一家子狠心一次了。 不过听谢大郎的意思,祥哥儿如今刚刚娶了媳妇儿,三房也不敢下了死力气的去闹,若是谢二郎不肯开门,三房也只能回到水溪村做罢。 宁阳那一家的味月楼谢大郎几乎都腾了出来,全部给了那掌勺师父。谢二郎也渐渐脱离了谢大郎,慢慢的开始供应除了味月楼之外另外两家酒楼的食材。日子过得也滋润。 要说谢三郎,若是能够勤奋些,谢大郎并不会吝啬,自然会拉一把,可惜谢三郎如今将兄弟感情搅得一团糟,谢大郎也不愿意再去费这个心力了。 如今把杜氏接了过来,便在厨房便上的一小块地换成了菜地,杜氏每天都要去扒拉两下,和宁阳的时候一样,没了那么多糟心事儿,人也渐渐的精神了起来。 谢大郎还念着杜氏想要继续干接生的伙计,倒也找了几家药堂,杜氏敲了半天,最后在一处离府上较近的一家挂了名。 日子有规律,一天一天的过着。 大房一家如今算是团圆了,就是润哥儿远在兰河,莫说见上一面,便是来回寄的家信,一年也不过两三封。 依照润哥儿当初答应圆姐儿的,每次往家中记一次信,圆姐儿总能够收到专门给自己的信。 写得并不多,只是语气平淡的说着兰河发生的有趣的事情,问着圆姐儿在冀州的事儿。 每次收到润哥儿的信件,圆姐儿都是开心的连饭都不吃,整日整日的想着应该回信了。 有一年年关一过,圆姐儿练了多年的刺绣总算能够勉强见人了,绣了一块手帕,边角绣了一副小小的翠竹图。 不知道为什么,唯一一个稍微能够见人的成品绣品,圆姐儿没有到赵氏杜氏那里撒娇求夸奖,也没有送给谢大郎表孝心,而是鬼使神差的叠的薄薄的和信件一起塞进信封寄了过去.... 直到信件寄走许多天,圆姐儿想到这事儿心里头就扑通扑通跳的欢快,不由自主的脑补润哥儿收到这封信的反应。 偶尔想到不好的地方还会后悔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