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二老爷腿被打断了,卧在床上,也不能出去了,好歹是消停了。 李骆倒是觉得,他爹目前的状况,还是好的,免得他四肢健全,又出去惹事儿。 而因为二老爷这腿一断,想要去西宁府,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于是二房就暂且在宋家的老家住下去了。 至于三房,倒是没有什么波折,在知道京城不安全后,马氏赶紧就和三老爷李焕之商量,带着一部分财物,去了富安县,富安县在这几年的动荡中,受到的影响是很小的,三房深居简出府,反而是过了几年宁静的日子。而三太太马氏,却在富安县给自己的亲生女儿四姑娘李莞说了一门亲,如今跟着夫家还是在富安县,马氏把富安县置办的产业都给了四姑娘。 在马氏的心里,也都想开了,万事不如安宁,女儿虽然在富安县这个小地方,可是不管什么时候,都很平安,吃穿不愁,还有什么需要担心的? 更何况,如今新朝建立,女儿的大伯位高权重,她的夫家就是看在这个面子上,也会对女儿好的。 “大嫂,别的不说,房子能够保住,我们都知道是拖了大哥和大嫂的面子。”京城里以前的官宦人家,房子被收回去的不知道多少,在京城动荡的时候,更是有很多宅子被人给烧了或者是破坏了,他们二房和三房的宅子能够平安的回到他们手里,绝对和大房脱不了干系。 有以前认识的人家,在以前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出入都是奴仆,可是现在却沦落到尘埃里。 还有多少人没有了性命,人就要懂得知足,不然会没有好报的。 以前被人叫做爷的,如今沦落为乞丐的也不在少数。他们能和以前一样,过着富足的生活,真的是很不错了。 虽然商朝是灭了,可是不可否认,商朝也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王震辰并没有全盘否认这个事实,反而要召集文人,去撰写商朝的史传。 这就需要很多文人志士,尤其是需要翰林院的人来做这个事儿。 一般有了新朝,前朝的史记都需要花很多年写出来,以便于让人以史为鉴。 所以开春的科考是迫在眉睫。当然,在前朝是进士的人,也可以去报名参与这个事情,新朝专门把以前的国子监祭酒杨大人请了来,希望他能主持这个事情。 杨大人在商朝的时候被迫害过,还被关到大牢里,最后被人营救,很多文人对杨大人的风骨都很赞赏,听说杨大人出山,那些还犹豫的人,也都纷纷去报名去了。 撰写史书,那是可以留了姓名的,到时候会随着史书流传下去,绝对是个扬名的好机会。 大儒方敬堂的一个儿子也参与其中,帮助杨大人办理此事。 只要是不怕寂寞,这件事,很多文人都喜欢和向往,毕竟,编撰史书,是个枯燥的活计,不如那些有权的官员吃香。 但是,都说了,文人有风骨,这种扬名的事儿,还是有人络绎不绝。 文人的心,可以说,极其难以笼络,但是也极其容易笼络,看着这么多的文人都来参与这个事儿,宁朝的大势就已定了。 开始还有些所谓的忠君爱国的文人志士,是宁可断头,也不会在新朝为官做宰。现在这个事情一弄,倒是把那些负面影响给消除了。 有些文人,就喜欢沽名钓誉,大放厥词,骂王震辰身为臣子,却造反,是大奸大恶之人,王震辰只当是耳旁风,对付这些嘴皮子利索的文人,你越是搭理他,他越是蹦达的欢,当他自己觉得无趣了,就不会再蹦达了。 容氏被封为了皇后,倒是得偿所愿,只是宫务却并没有在她手里,反而让太子妃钱氏管着了。 不过,这宫里的嫔妃,倒是要按规矩,每天早上去请安。那时候,才是容氏最风光的时候。 容家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