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太祖高皇帝以来,蒙古内部都是内斗不断,而一旦他们团结起来,未来会发生什么,虽难以预料,却也知道,辽东和边镇的许多军民,都要惨遭战争之苦。 朱棣颔首,他心里自有计较,便道:“卿家颇有苦劳。” 王中郎此时也只求无过,不求有功,故而连忙道:“臣无功而返,已是惭愧之至,万死。” 朱棣便一挥手,示意王郎中回班中去。 待这王郎中回到了班中,便有一人站了出来,却是御史陈佳。 陈佳朗声道:“陛下,安南侯节制礼部,派出使节,前往鞑靼,这是自取其辱,此番何止是无功而返,简直便是遭受奇耻大辱。鞑靼人起兵,我大明竟还要去媾和,媾和也就罢了,竟还受鞑靼人如此挑衅,臣以为……此事,安南侯该给一个交代。” 该来的总会来的。 不过……其实这也早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 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在大明被人弹劾乃是常态。 你若是觉得人家跟你有仇,才这样干,那就是想太多了…… 嗯……人家干的就是这份差事。 张安世厚着脸皮,好像充耳不闻。 朱棣则道:“当初是朕令张安世节制礼部,唔……是朕的授意。” 这意思很明显了,议和的事,朕暗示过,张安世才去办的,就别纠缠了。 这陈佳显然不打算就此罢休,道:“陛下,若这是陛下的心意,臣不胜惶恐。如今鞑靼人杀我边镇军民百姓,陛下竟与之议和,还受此屈辱,陛下啊……我大明百姓,犹如陛下的儿子,哪里有做君父的,与杀子之仇媾和的?” 顿了顿,他继续道:“何况……臣还听闻,此行安南侯送出了大礼,这些大礼……无一不是天下奇珍,以我中国之珍宝,而贿之以鞑靼,求得一时苟安,这难道也是陛下的意思吗?若如此,如何对得住这边镇的百姓?如何对得住那些含恨而死的军民?” 朱棣万万没想,这陈佳不去骂张安世了,反而追着他,就是一顿狂喷。 可朱棣…… 朱棣的老脸抽了抽,最终蹦出一句话来:“你他娘的说的在理,好啦,朕知道啦,以后再也不议和了。” 陈佳:“……” 这陈佳,说了这么多,就等着朱棣大怒,狠狠训斥自己,然后自己和朱棣再抬抬杠呢。 毕竟是御史,而且这事,他完全占理,给自己换一个好名声,其实才是御史的升迁捷径。 可哪里想到……陛下居然不按常理出牌。 他恨不得对朱棣大吼:“来打我啊,笨蛋!” 显然,朱棣今日打定了主意不会如他所愿,只道:“这件事……是朕一时糊涂,与众卿都无关系。” 说着,他脸抽了抽,眼角的余光,忍不住瞪一眼张安世。 不过很快收回了目光,又道:“从此之后,朕与鞑靼人不共戴天,定诛鞑靼汗,为军民百姓伸张冤屈。” 此时,百官们一个个垂着头,都默然无语。 大家实在提不起精神。 这是一次巨大的挫败。 其实连魏国公和淇国公几个,都是灰头土脸,丢人。 朱棣也觉得这一次,自己算是老脸都丢尽了。可这责任,别人也承担不起,只能他背着。 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等来年开春,御驾亲征,一雪前耻。不把鞑靼人和兀良哈人打痛,他就不姓朱。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