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天下星罗密布的港口和海岛,打击附近的海盗,保护航线,繁衍生息。 这样的做法弊病肯定有的,从统治角度出发,直接派遣官员管理是最直接的方式。 可对这个时代而言,好处也是不少。 一方面,大明距离天下各处的港湾实在太远了,来回传达政令,可能数月甚至一两年功夫才能到达,这就意味着,每一处港口的官员,朝廷都不可能进行直接的控制,需要给这些官吏足够的裁决权,甚至……他们就相当于一个个的土皇帝。 既然如此,那么还不如进行分封! 地给了,人给了,再给一笔银子对其进行安置,朝廷省得供养这些宗亲,而土地是宗亲和那些郡王们的,他们需自己进行保卫,既要防土人,也要抵御海寇的袭击。 除此之外,他们远在海外,深处蛮荒,唯一得到供给的方式,就是沿途的商船。 他们只有维护住港口,才能确保从大明获得补给品,得到大明的商货,甚至是武器,确保自己对于海盗和土人有压倒性的优势。 再加上分封,他们也有了一定开拓的动力,毕竟土地和人口以及财富获得的越多,都是自己的,将来还要留给儿孙。 倘若是官员来管理,一方面是无法令随行的士兵和官吏对其产生认同,毕竟官吏迟早要轮换,无法长久扎根。 另一方面,也没有开拓的动力,毕竟这得来的财富、人口以及土地,又不是自己的,只要自己不犯错即可。 听罢,朱棣颔首道:“如此说来,接下来的一次下西洋,却需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 “是。”张安世道:“应该比以往都要庞大,而且需要征募大量的工匠、护卫,船夫以及水手,同时聚集宗亲,令他们随船出发,至于如何分封,可根据此次下西洋所经的航线进行定夺。” 朱棣陷入深思。 其实张安世说的倒是简单,可实际上,朱棣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沿途分封宗亲,本身就有巨大的风险! 到了地方,暂时停留,让他们带着自己分封的护卫、奴仆、士兵、物资下船,开始建设港口,可能最后,分封了一百个,几年之后,能坚持和活下来的宗亲,只怕可能就只有五十个了。 毕竟他们不是亲王,并非是带着几个卫的护卫出发,动辄就是数万人马。 朝廷能留给他们的,有千人就不错了。 张安世则是忐忑地看着朱棣,其实张安世也有自己的私心。 之所以提出分封郡王土地,遍布于天下的港口和海岛,其实和张安世的贸易有巨大的关系。 张安世想要的,并非是整个西洋各国的贸易,而是四海之内,全天下的贸易。 这就意味着,整个大明,都需步步为营的经营从欧洲到非洲再到大食、天竺的每一处海港! 而这……是需要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乃至于只要大明还存在,都不可动摇的事。 毕竟这途中,一定会遇到变故,可能某一处的港口被海岛捣毁,也可能是附近突然出现了某个地方上的新兴强权进行威胁。 而一旦大明的后世皇帝,觉得维护这些费时费力,想要弃置,都可能导致张安世的算盘落空。 想要彻底掌控海洋,就需要一代代的大明天子犹如朱棣一般,对此毫不动摇,遇到了再多的危机,也绝不气馁。 即便遭受了挫折,也可毫不犹豫的派出更强大的水师,动用足够的人力物力,继续去维持这汪洋上的生命线。 而这……就一定要确保,宗亲们分封出去。 他们可是亲人啊,是皇帝的同宗,倘若宁王殿下的次子,在天竺海的某处海岛,结果被附近的海盗杀绝了,这个时候,皇帝若是想要弃之不顾,首先远在吕宋的宁王府上下,就会同仇敌忾,希望朝廷能够讨还公道。 其余各藩,如赵王、汉王、周王、亲王等等宗亲,也会兔死狐悲,极力希望朝廷能有所动作,绝不可姑息。 如此一来,与其说是分封,倒不如说是将整个大明的皇族们,设置成了一个连环铁索的船队。 谁也不许跳船,大家都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孙,皇族哪怕是在万里之外,某处被人遗忘的小岛被人欺凌,大明,甚至包括了遍布于天下的各处藩国,以及数百上千个散落在各地的郡王藩地,谁也别想装瞎。 它不再是一个被人遗忘的小岛,它已经赋予了整个大明宗室一种亲情连接的意义。 古人是有宗亲观念的,皇帝就是整个宗族的大宗,有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