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但凡只要明晓利害,申之以大义,能取信于民,这天下多的是数不清的义士,为王前驱,继之以死……” “因而短短一月之间,福建布政使司,兴起的义兵,竟有十万之众。陛下可知,其中最肯勠力的,是何人?” 在张安世说的这番话中,朱棣的脸色变幻了几次,等到张安世终于说罢,朱棣才算是恍然大悟。 他虽还是觉得,这一切来的太快,那些驿站,竟有这样的功效,实在教他无法想象。却还是下意识地问:“何人?” “疍民。”张安世吐出这二字,接着就道:“恰恰是朝廷和官府,对其最为厌恶和漠视的群体,甚至视其为瘟疫一般,可偏巧是他们,得到驿站的驿卒们关心之后,反而最是奋不顾身,每每临战,往往冲杀在最前,几次鏖战,尽皆死战不退,使叛贼闻之丧胆。” 朱棣一时动容,眼中的欣赏之色尽显无疑。 他实没有想到在这件事情里,起了最大作用的,竟是从前从没有过多关注的疍民! 且不说其他,单凭这份血勇,也足以让这马上得天下的朱棣,为之侧目了。 朱棣嚅嗫了嘴唇,最终道:“竟是如此,竟是……如此吗?” 张安世看朱棣依旧满腹疑问的样子,于是耐心地道:“叛军能够迅速的瓦解,除了义兵四起之外,更是因为被裹挟的许多百姓,也渐渐被义兵所渗透,知晓了利害,尤其是新政的传播,使他们幡然悔悟,因而,士气皆无,每每义兵与之相接,他们绝不肯拼命,往往望风而逃。也正因如此,区区数万叛贼,顷刻之间,便被荡平,天下遂又归于安定。” 朱棣点着头,一脸感慨地叹道:“朕明白了,难怪张卿此前一直按兵不动……这就不奇怪了。” 朱棣随即笑了起来,此前心情有多着急,那么现在心情就有多好,道:“好的很,不费一兵一卒,便平定了叛贼,这些忠臣义士,朕要重赏。” 张安世却是立即摇头,道:“陛下,重赏了他们,固然使一部分人,得到了财物,又有一部分人,加官进爵,可是陛下……这些人固然千恩万谢,可十年二十年之后呢?若是又有人裹挟无知百姓,又能如何呢?” 朱棣一愣,不由道:“张卿话里有话,不妨直言。” 张安世道:“现在义兵行将遣散,不久之后,即将解甲归田,可他们所盼望的,却未必只是赏赐,而是沐浴陛下的恩德,希望陛下,能够像当初对待士绅和读书人一样,给像他们这样的百姓,优厚的对待……” 朱棣听罢,面色一时阴晴不定,整个人陷入了深思之中。 论起来,大明优待读书人,却不是假的,除了免除徭役,田产免赋,见官不拜等等特权,还在天下设置大量的县学、府学、国子学等等,其实都是针对这些特定群体的优待。 可读书人,毕竟只是少数,这个……朝廷优待的起,想来这也是太祖高皇帝之所以肯优待的原因。 只是这天下百姓,千千万万……些许的优待,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张安世似乎看出了朱棣的心思,他脸色依旧从容,随即缓缓地从袖里掏出了一份章程,道:“臣斗胆,倒是拟定了一份章程,这份章程,是在新政的一些基础上,所拟定的一些举措,还请陛下赐教。” 朱棣回神,轻轻地呼了一口气,随即反而从容了许多。 这一点,也是朱棣对张安世最为欣赏的。 张安世喜欢提出问题,却也总能拿出解决问题的章程来。 且这些章程,往往大多较为靠谱。 朱棣振奋精神,道:“取来……” 第574章 喜临门 朱棣接过了章程。 对此,朱棣显露出了旁人所没有的慎重。 他端坐着,细细看过,时而沉眉,良久才道:“只三件事?” 张安世道:“陛下,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在臣看来,许多事,不必冗长!很多时候,只办好两三件事,就足以了。” 朱棣颔首:“县学改为公学,广纳学童入学,教员由当地读书人中征召,各州县秀才人等,实行征召准考制,倘无效力公学两年者,则不予参加乡试?” 朱棣随即,看了张安世一眼。 解缙人等,听到此处,人都麻了。 这不但将作为保障读书人的县学给裁撤,转而将此转为供人读书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