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平日,最擅就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所谓东西是死的,人却是活的,太祖高皇帝以布衣而取天下,其可贵之处,就在于此。所以,你这章程,回去重写,不要写律令不合时宜,而该写:依太祖高皇帝祖训,世无不变之法,后世子孙,当常念太祖皇帝圣德,效太祖高皇帝爱民如子之心,当修订大明律,以惠天下军民……” 张安世很实在的有错就改,悻悻然地道:“是,是,是,臣真的糊涂。” 张安世的态度总算让朱棣的脸色好了起来。倒是朱棣此时似乎想起了什么,慢悠悠地道:“还有你这行书,现在也没什么长进。” 张安世便苦着脸道:“臣实在惭愧,臣近些日子已加强练习了。” 顿了一下,他接着道:“回头,臣便请太子殿下,好生管教臣苦练行书。” 朱棣本还想逮着这行书的事斥责几句呢,不过张安世这样说,朱棣一时却是哑口了。 请太子管教的意思就是,张安世毕竟是东宫长大的,这行书不好,也是当初太子管教不当的缘故。 那么追根问底,这太子又是谁管教的呢? 再继续追究,岂不是要追到他朱棣的头上来? 朱棣无奈地摇摇头,要说这张安世糊涂,这张安世在这章程上头,就远不如解缙这些大学士这般圆滑。 可若说这小子愚笨,这小子为了不练行书,少受责骂,却也是各种套路飞起。 朱棣便轻轻地道:“嗯……” 张安世看陛下的脸色,便知道陛下不再追着他的行书了,笑了笑道:“这新章程之中,还有一些东西……” 朱棣便下意识地又低头看了一眼,随即不解道:“还有……朕怎的没瞧出来?” 张安世愉快地岔开了话题,道:“臣这些时日,听大臣们抱怨,说是这京城……居不易……” 朱棣挑眉道:“是谁聒噪?” 张安世道:“胡公……” 朱棣脸拉了下来。 张安世却道:“陛下,其实……这也情有可原,胡公已算是位极人臣,每年的俸禄也不算少了,连他都有这样的感慨,其他的大臣……哎……” 张安世幽幽地叹息一声,脸上透出几分怜悯之色。 朱棣道:“他们可快活的很……” 张安世道:“大家都不容易,其实……臣倒以为,还是想办法解决一二,何况……若是让栖霞商行来办此事……臣以为……倒是可以借此机会,大赚一笔。” 朱棣对前头的话,显然不甚感兴趣,可唯独对后头的一席话,却突然滋生了兴致,他眯着眼,道:“何意?” 张安世却是道:“陛下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朱棣冷脸道:“你胆子越发大了……” 张安世摇头:“有些事,臣若是不说,那么即便是将来被人诘难,那也是臣的错。可若是陛下知道的太多,只恐有损圣誉。陛下,这不是方才陛下教授臣的吗?太祖高皇帝……陛下方才还教臣要学一些人情世故。” 朱棣听罢,细细看了张安世一眼,良久才道:“努力罢……朕意在海外诸洲,诸藩镇之中,于诸洲设藩镇长,节制诸王……” 朱棣说完这么一番话,张安世的心里顿时明白了什么。 要知道,眼下大明的宗亲藩王还不多,所以……理论上而言,只需要朝廷来约束诸王即可。 不过可以想象的未来之中,随着宗亲们开始开枝散叶之后,于天下各处开拓筑城的藩王,只会越来越多。 不说其他人,单说周王朱棣,就有十五个儿子,除了一个儿子要继承亲王爵位,另外的十四个,可都是郡王。 照着眼下的分封制,必然这十四个郡王,也要放出去,进行开拓分封的。 这本就参照了当初先秦时周王朝的体系,天子的儿子兄弟们封诸侯,诸侯的儿子们封大夫,大夫的儿子为士。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