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案同席,不分彼此? 萧暥一摔,抬头就撞见魏西陵静静投来的目光,他刚想解释,就听魏西陵道,“大司马言之有理,阿暥身体有恙,有劳先生照料了。” “将军放心。”谢映之微笑,“我会劝小宇少饮。” 魏西陵眉心微微一跳。 小宇? 他疑惑地看向萧暥。 萧暥捂紧马甲:先生! 谢映之方似恍然:‘不慎将彦昭的马甲道出了?’ 接着他又莞尔:‘或者说彦昭、阿暥才是你的马甲?’ 萧暥睫毛微微一霎,目光明显地闪烁了下。 谢映之说的不错,他是萧宇,他只是占用了萧暥的壳子,萧暥才是他的马甲。 无论秦羽对他的信任,还是魏西陵对他的情义,原本都是属于萧暥的。他心中隐隐涌起一缕说不清的滋味。 如此想来,其实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知道他是谁,来自哪里的,不是自小青梅竹马的魏西陵,也不是大哥秦羽,而是谢映之。 ‘小宇你马甲太多,我都分不清了。’谢映之含笑看了他一眼,洒然坐下。 他坐在萧暥身边,萧暥略一侧首就见青衫皓腕,乌发如缎,鼻间还萦绕着若有若无的清雅香气,人在身旁,如沐春风。 饭后,趁着众人都在,顺便就在秦羽书房开了个小型的军事会议。 谢映之有条不紊地解说最近的各项要务。 不得不说,谢玄首即便是介绍工作也是娓娓道来,不仅条理清晰,还引人入胜。听得人心振奋,干劲十足。 谢映之介绍的工作推进主要是以下三点: 其一,北伐物资筹备方面。 此番计划兴兵三十余万,其中第一批御寒的棉服五万套由盛京商会制作,五万套由江南商会赶制。 计划第一批御寒物资在初夏前完工,这样能轮上第二批棉服的生产周期,争取在九月前,完成三十万大军的御寒装备。 但还有个问题,兴兵三十万,库存的棉花是不够用的。而且东北严寒,北宫达军队除了棉服外,还有羊毛兽皮等抵御风雪的保暖物品。 对此萧暥提出,可以搜集民间的鸭毛鹅毛。 “这有何用?”秦羽懵了。 魏西陵也疑惑地看向他。 “可是做成羽绒?”谢映之默契地一笑。 羽绒?众人俱是一愣。 魏瑄犹疑道:“莫非是用鸭毛鹅绒代替棉麻?” 谢映之颔首,“但如何除虫祛味尚需想想。” 萧暥道,“还要防止羽绒渗漏。” 谢映之道,“这倒不难,褚庆子之前研制防风布料时,制成了一种密织之布,也许可用。” 萧暥一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至于鸭过拔毛的事就交给云越了。 但还有一个困难。 “民间搜集鸭毛鹅绒数量有限。”魏西陵道。 这句话说到了要害上。 这是古代,没有大型的养殖基地,能制成百余套羽绒服都很不容易了。所以这羽绒服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试一试,要解决根本问题不能靠这些旁门。 此时,萧暥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计划,骚操作。 谢映之心领神会地微微一笑,转而开始说下一个议题:暮苍山关城的营建。 作为大梁城北方的锁钥,暮苍山关城是抵挡北宫达军队南下京城的要塞,也是京城的最后的一道防线。 所以必须在和北宫达开战前完成工程营建,工期相当紧迫,好在负责工程的上官朗极为敬业,营建工作推行顺利。 “尚有一件事,关城之命名。”谢映之看向魏西陵。 谢映之曾让萧暥命名,萧暥却想到了魏西陵。 他觉得这座谢玄首亲自设计,由战神命名的关城,将来必定是固若金汤,成为大梁北部的咽喉锁钥。 魏西陵走到书案前,取望都临阙之意。提笔落下铁画银钩般的三个字‘都阙关’。 待到金秋十月,桂花飘香之时,雄关落成,三十万北伐大军将通过这巍峨的关城浩荡北上。 第三件事,就是对幽燕的情报工作。 北宫达帐下谋士有钟纬、俞珪等,名将有左袭、庞泰。其中左袭善攻,庞泰善守,钟纬长于治国大略,俞珪则擅于诡计权谋。这样的组合堪称无懈可击。 除此以外,还有襄州战场上逃跑的东方冉,很可能也投靠了北宫达。 秦羽恍然想起:“东方冉就是那个日月教主?” 谢映之道:“正是。” 秦羽浓眉隆起:“此人长期蛰伏大梁,对雍州形势了如指掌,若投靠北宫达,是为大患啊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