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了日后能自己开织场的。她开的织场,出产的布料即使不指望能卖出大价钱来,至少也要保证自家使用。 燕王府那么多人呢,一年下来,光是布料采买都得花上多少钱?若能节省下一部分,执掌中馈的人就能轻松许多了。更别说燕王还得照看那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弱病残士兵,以及阵亡士兵的家眷。在边疆发生战事的时候,他还有可能需要帮着垫垫军费,免得将士们在钱粮衣被军械这种事情上吃了亏。 燕王府拥有燕地的税赋收入,本身也有大量产业进项,自家人口也少,可燕王一家每年的花销依旧颇为节约,钱却一点儿没少花。这种钱不能全靠朝廷出,国库里就算有足够的银子,朝廷上的官员们也会拖拖拉拉,并习惯性地提防燕王这位实权藩王,能克扣一点银子就克扣一点银子,能晚几天交付就晚几天交付,从来都不会按时按数儿拨军费。燕王还能跟他们争吵吗?又不好跟皇帝这位兄长斤斤计较,可那些急需花销的地方却等不得,他便索性自己想办法解决了。 也亏得北平繁华,地方官员们也都既精明能干,又有清廉正直的操守,才让燕王近年来没为钱财的事发过愁。只不过作为贤内助的燕王妃,私底下其实并不是没有烦恼过的。她要在隐瞒燕王实情、保住丈夫颜面的前提下,维持住燕王府的周转,不让外人发现他们财政上的窘迫,着实费了不少心思。偏偏她本身的嫁嫁并不丰厚,娘家人也帮不了多少忙,只能竭尽全力了。 早年老太妃还在时,燕王妃还得维持老太妃的待遇,时不时又要应对徐夫人母女的索求,为此呕心沥血,绞尽脑汁。可除了吴琼叶姑姑,她不敢向任何人说出自己的烦恼。等到老太妃去世了,女儿永平郡主也长到可以帮她分担庶务的年纪,她才稍稍轻松了一些。如今徐夫人搬出燕王府,另立门户,又有新媳妇谢慕林进门帮衬,燕王妃才算是真正放松下来了。 这些内情,燕王妃都一五一十地跟谢慕林说了。在燕王妃心目中,燕王府是不可能交给什么过继的皇子继承的,朱瑞早晚会成为燕王府的新主人,到时候谢慕林就是这座王府的主母了。她必定要知道这些东西,否则日后如何执掌中馈?燕王妃丝毫没有保留的意思,她还巴不得儿媳妇早日成长起来,替她分担中馈大任,她也好彻底轻松几年呢! 谢慕林从前未嫁时,想着婚后要开织场,是打算给自己挣私房钱的。如今也不必多想了,私房钱不急着赚,还是先考虑如何替燕王府开源吧! 于是,由燕王妃出面,从燕王一直以来照看的那些阵亡士兵家眷中,挑选一批妇人,由谢慕林手下的熟练织工教导,学习操作织机。与此同时,朱瑞麾下的木匠们,也开始带着到北平后才收的学徒,开始依照自家新主母给出的图纸,大量制作织机了。他们也不必制作那些特别要求技术与配合的提花机什么的,只要时下最主流的普通织机,加装一个飞梭装置,可以大幅提升织造速度就行。 燕王妃从燕王府名下的产业中,拨出了两处位于外城的房产,给儿媳妇开织场用,另有数十名伤残老兵并他们的妻儿,任安保、巡场、搬运、清洁后勤等职务,只等织机制作完毕,女工也培训完成,便可以随时开工生产了。 但在那之前,谢慕林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她的织场不准备出产丝绸,而是主要以棉布为主。那么,制作棉布所需要用的棉花从哪里来呢? 第1307章 棉花 “这事儿还不容易解决么?”永平郡主听说了自家嫂子的烦恼后,立刻就给她提供了靠谱的建议,“真定就有棉田。袁家的田地里有一部分是种了棉花的,年年都收获不少,袁家麾下的旧部,还有从前的亲兵,家里的下人、佃农,每逢冬天都能得到袁家分派的棉花,从来不愁没有冬衣可穿。其实除此以外,每年袁家都有不少剩余的棉花,往年不是卖给过路的客商,就是随意往相熟的将军那儿送了。若是嫂子这里需要,大不了我跟袁燮说一声,除去我们自家要用的棉花,其他的先送过来?反正走礼的事儿,也不是非得送棉花不可。那东西既占地方,又不值什么钱,还不如直接送布匹省事实惠呢!” 谢慕林忙道:“若袁家真能给织场提供棉花,那可真真是帮了我大忙了!只不知道袁家每年能匀出多少棉花来呢?” 这个永平郡主就说不清楚了,她得回家去问问婆婆与太婆婆。 结果她没有带回数字,却把婆婆袁夫人给带过来了。 谢慕林与朱瑞成亲的时候,袁家虽然送上了丰厚的贺礼,袁燮也出席了喜宴,但袁老夫人与袁夫人都自诩是未亡人,不该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