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32节


高养了观赏红鲤鱼来推断,京城周边百分百有人专门培育鲤鱼。

    作为古代最常见的观赏鱼,金鲤和红鲤不仅达官贵人家常有,就是乡间的乡绅家都常见。

    当然,稻田养鱼肯定不能养观赏鱼。

    但既然有人培育观赏鱼,那花点钱让养殖户侍候几条河里打捞上来,一肚子鱼卵的大鲤鱼并不难。

    甚至听于福说,有鱼户会人工取卵培育鱼苗,对一些常见的病害也很有经验。

    而这也是石仲魁选了鲤鱼,没选草鱼的原因。

    虽然草鱼更容易养,可第一次试验,要的是成功率。

    好在鲤鱼也是出了名的耐寒、耐碱、耐缺氧,水深不够时它也能活,而且荤素都吃,插秧一个星期后,就能放养。

    不期望十亩能投放十几万条鱼苗,也不期望十亩地能收获几千斤的鱼。

    能有7、8百斤就谢天谢地了,不仅能抵消了鱼苗和人工的投入,还能有10多两银子的额外收入。

    最关键的还是粮食增产。

    不过为了试验的成功率,把十亩田的鱼沟挖了一米宽,四十公分深,等于浪费了大概330平米,大致半亩地,也就是5%的土地。

    但石仲魁很有信心,在这个一亩地才产2、300斤的年代,想增产3、50斤谷物应该不难。

    无非是精细化耕作和看护。

    而古人为了粮食,不少庄户那是没事就去田地上查看一番,更别说自己只需要花点馒头,就会有人24小时看护了。

    6天时间很快过去,鱼沟挖好之后,石仲魁基本上就不用插手。

    一心期待着空间里的桃子成熟,闲暇时白天复习四书五经,画符、修炼神行之术,晚上则修炼长春功代替睡觉。

    而且种地这种事,对于在这个农庄生活了一辈子,甚至几辈子的庄户来说,种地就是本能。

    不过等到正式插秧时,还是让他深刻的明白了化肥的作用。

    没记错的话,现代种稻子,根据稻种的不同,行距一般都是20到30厘米左右。

    但自己看到的却是至少40厘米以上的间距,不用说,肯定是土地本身的肥力,只能满足这个间距,不过这对养鱼反而有利。

    而且按照于福的说法,缮国公府这片靠近沟渠的土地,还全都是上好的肥田。

    难怪亩产300斤以上的土地,价格就的20两银子以上,其他的下田或者坡地,5、7两银子一亩都常有。

    不过,要是能引水来灌溉,下田也能慢慢变上田。

    第45章 工部官上门

    即便是缮国公府的庄户,也不是人人都能使用铁制的农具,挖鱼沟时,石仲魁就见过上百人中有7、80个人使用的都是木质锄头和铲子等农具。

    生产力低下,才是古代粮食产量低的主要原因,而这就不是某一个人能短时间内解决的问题了。

    5月初,稻子已经插秧了一个星期后,在农庄里读书、修炼10来天的石仲魁,忽然听顺儿说,于洪高正在试验田那边。

    等带着人来到地头没想到除了于洪高父子俩和石光珠之外,周围居然还站着至少30个身着景袍的乡绅和一百多个随从。

    甚至绿袍官服的从六品于洪高身边,还有1个同样绿袍,和两个红袍五品以上的官员在。

    越过人群看到一个红袍官身边,站着贾琏和贾宝玉,石仲魁一猜就知道这人肯定是贾政。

    另外一个大概率也是工部的官员。

    果然,等石仲魁靠近之后,于洪高一番介绍之下,除了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贾政外,另外M.fEngyE-Zn.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带着农场下凡尘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