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晚唐浮生

第1304节


基本都给予他方便,有问必答,甚至冬宫内的汉文、回鹘语书籍也能查阅,并给他配备了翻译——若非夏宫远在庭州,大雪封山的话,甚至连那边的典籍都可以看。

    一年时间下来,本就是都水监资深官员的乌光赞,算是对西州的井渠系统有了相当的了解,并尝试着总结经验,写下了一些手稿,以便日后复习。

    “可否让朕一阅?”邵树德问道。

    “自然可以。”乌光赞招了招手,随从打开藤箱,取出一份手稿,献给圣人。

    邵树德就站在田埂上,逐字逐句翻阅。

    看完之后,闭目沉思良久,最终睁开眼睛,露出了微笑。

    他说过的话,有人不当回事,有人则奉若圭臬。

    他在教育儿子的时候,提出过“海拔”这个概念。

    他在讲武堂交流的时候,也提出过海拔。

    他在国子监看望学生的时候,还是提过这个概念。并且,以海拔为引子,衍生出了高原、盆地等地理名词。

    乌光赞看样子是记在心里的。

    他在书中指出,高昌整体是个盆地,海拔相对非常低,最低点是觉洛浣湖(艾丁湖)。沿此湖向北行二三百里,海拔逐渐增高,直至遇见万仞高山。

    高山终年积雪,开春之后,冰雪融化,渗入地下的粗砂砾中,然后一步步向低处汇聚,这就是井渠修建的意义所在,即通过人工干涉,让高山融水沿着固定的地下暗河河道流淌,为人类所用。

    另外,他还同样指出,高山融水并不总能渗入盆地,中途可能会被岩石阻截。证据便是火焰山中涌出的地泉,无处可去的时候,汇聚成河流,从地表倾泻而下——这也可以反过来证实他提出的理论。

    “多走走,多看看,继续完善你的理论。”邵树德说道:“你可知此书若成,对西域有何意义?”

    “在选址的时候更准?”乌光赞说道。

    “远远不止。”邵树德哈哈大笑,心情万分愉悦。

    坎儿井这玩意到底是谁发明的,这都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它有什么作用。

    吐鲁番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湖面位于海平面以下154米,是中国的自然地形最低点,也是仅次于死海的世界第二低洼地。

    整个吐鲁番盆地80%的面积位于海平面以下,40%位于海平面100米以下。盆地北缘被群峰所封闭,山顶积雪终年不化,海拔高差达到5600米。

    春暖花开之后,山上的积雪、坚冰开始融化,受地形和重力影响,往盆地中间低洼地汇集,这就给了人们利用的机会。

    而坎儿井的水源在地表以下的暗河中,避免的强烈的蒸发,最大程度留住了水。

    吐鲁番百姓有多年挖掘坎儿井的经验,但并未提出完善的理论,这是一大遗憾。

    经验传承是容易走样的,而且也没什么的进步。如果遇到战争,传承更是有可能断代。

    就说一点,当历史上汉人第一次控制吐鲁番盆地时,当地的土著还是白人。但白人与白人也是不一样的,也分种族、民族。

    千年之间,吐鲁番的人种是不是已经被换过了?这个可能性很大。

    更别说,后世蒙古统治时期,因为海都汗与忽必烈的战争,吐鲁番、哈密一带的人死伤惨重。曾经辉煌的文明成就毁于一旦,百姓迅速愚昧化、原始化。一直到清末,都没恢复唐时的文明水平。

    这就是文明断代,与东北人口、文化周期性清零是一个概念。

    所以,劳动人民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东西,一定要归纳总结,著书立传。即便当地遭受战火的摧残,文明水平出现倒退,只要书籍仍然保存了下来,它就不算真倒退,因为后人可以学习,甚至推陈出新,不断进步。

    用理论来指导,而不是靠经验推动,这是邵树德一贯的态度。

    “书稿若成,朕又何吝官爵?都水监两位使者,你必居其一M.fengye-zn.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晚唐浮生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