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给两寺提升待遇,言出必行。只不过提是提了,享受到新待遇的却不是原来那批主官,而是空降部队和最底层的小吏差役。 吏部左侍郎与右侍郎开始争论,如此大面积官员调动,是否会引发不良反应?一个人认为摧枯拉朽、破而后立,一个认为恐导致基层官吏人心动荡。 却听龙座上的天子道:“如此贪官污吏的人心,要来何用?准了。” - 陕西,灵州。 苏晏乘坐的马车正行驶在前往平凉府的路上,成百上千的锦衣卫披甲持锐,拱卫两侧,充分显示出钦差大臣的赫赫声威。 十几名被罢黜的官员结队来拦车诉冤,跪伏在马前,哭天抹泪,求巡抚御史网开一面。 苏晏撩开车帘,探出个脑袋,很和蔼地朝他们挥手:“别栈恋职位了,走吧,啊。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 “其实种红薯也是个很有前途的职业,还有玉米,都是菲律宾……呃,是苏禄国商人从美洲引进的,只要把这两样庄稼种好了,我大铭永不会亡于灾荒。你们肩负重任,可不比在闲衙里翘腿喝茶有意义得多?去吧去吧。” “大人,当心偷袭。”荆红追说着,握住苏晏的肩膀,把他脑袋也一并拉回车厢,理直气壮地揽在自己肩窝。 苏晏经历了两次暗杀,一次是刺客潜入驿站,被荆红追一剑削了两只手,还有一次对方刚靠近外围,就被锦衣卫当场抓获,都没能得手。 反倒被他顺藤摸瓜查出了背后指使,用尚方剑直接砍了脑袋。 主使们的脑袋用石灰腌制了,传阅到陕西各府城、州县。传了一圈以后,暗杀就此绝迹。 不过,荆红侍卫唯恐他家大人头发丝被风吹掉一根,依然像头竖着耳朵的猎犬,警惕性十足。 但这回出问题的不是被罢免的官员,毕竟他们哭唧唧一番后,最后还是得认命,回家种红薯去。 而是平凉郡王——朱攸苟。 对,就是不许别人绰号“狗王”,险些将人斩首示众的那位。 第126章 钉子户必须拔 紫禁城,奉天殿。 诵读太监的声音清亮高亢,余音在金銮殿内回荡: “……其二,清复牧马草场。” 提请重新丈量土地,安插界标,恢复原有的十六万顷草场。 提请严惩占地开垦私田的官豪势要,凡盗耕草场者,依律问罪,并追征盗耕期间的牟利。 提请颁布实施“清退令”,若抗令不遵,不肯退还盗占的土地,则官员解职、军丁发落边卫、百姓判流刑。负责的官吏不用心清查者,一并治罪。 这一项众臣无有异议,很快就通过了。 景隆帝朝蓝喜招招手。 蓝喜当即挨过去,侧耳细听吩咐。 只听皇帝低声道:“回头记得提醒秉笔,在批复的公文中加一句——监察御史苏晏当统筹全局,无需事必躬亲,丈量土地、核查清退等具体事务,交予陕西巡抚魏泉落实即可。告诉魏泉,他敢阳奉阴违,朕摘了他的官帽,让他也回家种红薯。” 蓝喜低着头,连连称诺,心里不由吐槽:皇爷一面让人千里奔波、劳心劳力,一面又担心人累着,想着法儿地教他躲懒。可昨夜看着对方奏折时,咱这位万岁爷不还在感叹,说苏御史年少优养,身体又文弱,希望他在陕西能吃苦耐劳,把马政一事办得漂漂亮亮,最后克竟全功?如此左右矛盾,还不如把人留在京城,别放出去得了。 太子坐得近,耳朵又忒尖,听见这番细语,急巴巴补充道:“再加一句!叫他勿忘太子伴读的身份,不可懈怠职责,空余时多给东宫写信。写信不能糊弄,别老说些树叶黄了、看到几只大雁之类的废话,得告诉小爷,他想不想……” 景隆帝清咳一声。 朝臣们以为圣上有话要说,齐齐闭了嘴,连同宣读的内侍也成了哑巴,殿内鸦雀无声。 太子尴尬地看了眼父皇,打住话头,有点憋屈。 ——凭什么奏折一写就是十几二十页,父皇可以时不时地翻看,还跟在金豆盘子里找珍珠似的,在字里行间比划来比划去。而自己得到的只是又一封问安信,从开头称呼到结尾署名才613个字。厚彼薄此,这不公平! 景隆帝看出了太子的委屈与不满,但没打算安抚他。 下朝之后,皇帝对太子说:“613个字已经够多了,至少比你交的窗课字数多。今日就‘制衡之术’再交一份策论给朕,不得少于613个字。” 太子百般抗议无效后,像只斗败了的小公鸡,蔫儿巴巴地走了。 - 苏晏不知道,在京城皇宫里埋头写策论的太子,一边恼恨他的信才写了613个字,一边又庆幸才写了613个字,和自个儿父皇一样的矛盾。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