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出50斤饴糖呢!而且做出来的糖渣还可以喂猪。当年咱们农场就靠这个,每年能为国家节约上千吨粮食。后来技术成熟,在玉米种植区普遍推广,节省的粮食就更多了。” 陈立恒竖起大拇指夸奖她:“还是咱们田教授厉害,利国利民的大功臣。” 田蓝被她夸的不好意思,赶紧强调:“这又不是我研究的方向,是老周她们,一辈子都在琢磨怎么能废物利用。” 话虽这样说,但因为大家都是同事,而且玉米芯制糖的技术当时已经成熟,大面积推广,所以田蓝也熟悉操作步骤。 制糖不可能一蹴而就。光是麦芽乳的制作,就要耗费不短的时间。 两口子赶紧加快手上的动作,先蒸好粘豆包解决了晚饭,然后各司其职。 陈立恒继续搓玉米粒,好准备更多的玉米芯。 田蓝则找出了大麦。 大麦长得糙,适应性很强,很多地方都能种植。只可惜因为它口感不甚美妙,而且产量不高,所以不是土地贫瘠的地区还真没多少人愿意种。 偏偏赵家沟的肥田不多,还真有大麦。 田蓝称了重量,差不多有10斤大麦。她全都倒进水里浸泡。 胡长荣跟其他知青在家里吃完饭,拿着书本到知青点复习时,瞧见她的动静时,颇为惊讶:“你这是要做大麦酒吗?那咱们的料可不够。” 长平怂恿二柱:“你跟你爹说说呗,每年都会放坏了那么多山芋干白白发霉,最后连猪都不愿意吃。还不如拿出来给咱们酿酒呢。” 二柱却相当警惕,非常富有原则性地坚定摇头:“不行,我爹说,山芋吃不完可以做粉条和粉丝,这个能放很长时间。不能浪费口粮。” 他还安慰了句长平,“这都过了立冬,马上就要小雪上冻了,粉坊都准备开工了,山芋肯定不会放坏的。” 长平快被自己的同窗气死了,他担心的是粉条吗?他愁的是他们酒坊能酿的酒太少,就一个高粱酒怎么够啊? 田蓝无所谓:“高粱壳子,先消耗掉高粱壳子再说。” 胡长荣指着缸里浸泡的大麦,疑惑不已:“那你搞这个干什么?” 田蓝卖了个关子,神秘地眨眨眼睛:“等着吧,后面给你们变戏法。” 天太冷,等到他们知青互助学习小组晚上学习结束,浸泡了三个多小时的大麦才被田蓝捞出来铺在竹匾上,盖上湿布催芽。 秀秀恍然大悟:“你这是要做麦芽糖吗?” 田蓝笑道:“是做糖,到时候做好了请你们吃。” 赵家沟的知青面面相觑,都在心中咋舌,不愧是大上海来的知青,真会享受生活。不让她拿粮食酿酒,她干脆拿大麦做糖了。 长平倒是兴奋不已:“那好啊,等做好了糖,咱们也卖糖吧。这个肯定比酒卖的还好。” 现在糖也是紧俏物资,没有票根本买不到。不然大家伙儿为什么用糖精啊,肯定是真正的糖才好吃。 知青们告辞离开。 出了门之后,二柱才吞吞吐吐:“这个不好吧?糖不抵饱,咱们大队又没种多少大麦,全都做糖了都不够。” 下乡知青自成一派,大家和老九还有兰花花都不熟,就只好看着胡长荣:“胡大哥,你要不跟他们说说吧。别到时候被人抓住了小辫子,连咱们的酒坊都保不住。” 长平在心中不以为意,感觉这些人就像语文老师说的那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哪有这么多事? 他撇撇嘴,声音里含着讥笑:“那人家做好了麦芽糖,你们可千万别吃。” 胡长荣也头痛,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没多少麦子,估计他们就是好玩,自己做点尝尝鲜而已。后面没大麦了,你们想让他们做,他们也没东西做呀。” 接下来几天,胡长荣一直偷偷观察老九和兰花花的动静。看着两人闲下来都跟村里人一样,只抓紧时间搓玉米粒子,也不见他们继续泡大麦,他才松了口气。 没事没事,才那么点大麦能做多少糖啊,估计都不够他们分的。 结果到了第五天,大家吃过晚饭,再过来学习时,田蓝就直接抓壮丁了:“你,二柱长平,你俩负责推磨。” 被点名的人满脸茫然:“干啥呀?你们家没玉米面的吗?” “磨麦芽乳。” 陈立恒将催好芽的大麦拿了出来,招呼他们,“动作麻利点,别耽误了事。今晚好好学着,教你们新技术。”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