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财早就使唤人盯着元绣这边,明面上不好下手,他就趁暗地里使坏,天高皇帝远的,即便元绣有几个相熟的故旧,也赶不上救急不是?再说到时候人真死了,谁还会细细来查呢,再深的交情又如何,压根也隔不过阴阳不是? 这事儿他不敢一个人干,自然也跟杨主簿细细商量过。杨主簿见元绣如此行为,想着往后想拿抽成怕不是那么容易了,只思虑片刻便叫杨老财放心去干,万事有他兜着。 杨老财得了准话愈发有劲儿,不过他背后一番谋划,肯定是没人知道的。 元绣正记着帐,昨儿了庄子上,管事的说几间屋子漏雨又漏风,还得修理,待算计完,又谋划一番明年开春得花多少银钱。 以前在庄里干活的长工短工,宋庄头都去知会过,大家伙儿也都愿意再来干活。如今租了一半地出去,倒是可以少请些人,不过粮种,再加上地里肥料,还有每月庄子开支,算来算去,单就开春以后,少说也得花上三四十两银子。 上回买地花的银子占大头,再加上起房子还有年底的花销,七七八八也不少。 钱匣子里头,不算几位故交所赠,也不算那些金银首饰,单自己的银子还剩八百多两,另有十两金不能动。 即便能动,这时候金价拿去钱庄兑,也不过就能兑百来两银子。 这些银钱在一般人家眼里,已是很大一笔了,但在元绣眼里却称得上是手头吃紧,要真等到明年八九月份,田地有收成时再看进项,估计这几个月个个都要缩着肚子过日子。毕竟这八百两银子又不是只花这一年的。 元绣又从钱匣子里拿出田庄契书,除了庄子田地,并几个管事的身契,再就是那一片果子林的林地契了。 契书上是三十亩林地,但种了果树的地儿没三十亩。上回管事媳妇儿宁氏带她去看过,她才知道只有向着日头的地方种了果子树。 背坡处都是任其长着的。 背坡处好长榛蘑,这是赶时节的东西,且味道鲜美,价格紧俏,不过他们这儿多,所以不值多少钱。 若在京里,只是中等些的已经能值一两多银了。 自家去年没摘,但村里想必摘的人家不少,这榛蘑味道鲜美,不管是自家吃还是到镇上卖,都是收入,所以村里人到那时节都爱去寻,运气再好些也能遇着好药材,也能卖上一小笔银钱。 元绣想着年后从村里人手上收些榛蘑,再去府城或是远些的地方卖,应该也是能赚些银钱的,好歹能叫手头缓缓。 元绣细琢磨一番,又在纸上写写画画,将年后开支一应都列了出来。 麦种少说得花上十余两银子,年后一家人外加庄子上的吃穿嚼用,也得十几二十两银子,再有请长工短工,须得十多两银子,其余肥料林林总总也得备个十两银。 只看年前能不能借着山林赚些银子,好歹能撑到秋收。 油灯上的火苗爆了一下,许是思虑过久,夜早已深了,元绣眼皮跳了跳。忽然又听见外头一声微不可察的轻响,顿时心生警觉。 第十六章 外头窸窸窣窣的动静越来越大,然后就是重物落地的声音,也是怕打草惊蛇,元绣赶紧熄了油灯,四下瞬间漆黑一片。 也不知道现下是什么时辰。 应该是到了深夜里,四处都没什么声响,估摸着家里人都睡着了,元绣随手拿了把剪刀,轻手轻脚走到房门处,外头动静大了些,似乎觉得无人发现,外面人愈发肆无忌惮起来。 爹娘住正屋,离她这儿且有几步路,她心里也怕极,手里剪刀握的愈发紧了。 外头人也不知做了什么,元绣鼻腔里突然闻到一股酒味儿,隔着窗户上的油纸,忽然就见外头突然扑腾起来的火光。 自家房子都叫人点着了,还顾忌个姥姥,元绣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抄起洗脸的铜盆,哐当哐当敲得震天响。 “走水了!走水了!!” 火光里隐隐约约只见一道人影迅速跑了,元绣怕这放火之人恼羞成怒,一时半会儿也不敢出去,只狠狠敲盆。 李氏跟赵大胜二人早早便睡了,赵大胜睡得正深,听见元绣的声音,披了件衣裳就匆匆出来了。 一出来也注意到仓房火光,忙进屋喊了李氏。 小孩觉深,赵大胜端着脸盆扑火的时候,两个孩子还睡得香甜,元绣当下也顾不上别的,跟李氏去屋里将两个孩子都抱了出来,也拎着桶去打水救火。 这边元绣敲敲打打动静大,就是村头都能听的见,更别说这左右四邻,大家也都见着火光,家家户户都开始敲起了铜盆,一时间整个双井村都乱哄哄的。 拎着桶的,端着盆的,一个接一个赶过来救火。 这时候走水不是闹着玩的,若是再有一阵风,前后左后住的人家都得遭殃,前年松阳府一户人家半夜走水,半条街都烧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