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排队等待不止两小时,而实际问诊几分钟就可以结束。我觉得我可能胜任不了这样的问诊。” “可能还是我问诊经验不多,所以遇到病症,我会想去了解患者的社会身份,过往病史行迹甚至社会交往关系,这样才能判断对患者后续诊断的精准定位方向,可这样的问诊对于患者而言会花费不少资源,对于其他等待的患者而言,我效率低得可怕。” 现代医疗的流水线,其实是资源紧张的产物,林熙冬又习惯对症治疗,自然效率慢很多。 可能有人会说,林熙冬有那么丰富的资源,对各类顶尖医疗病例了熟于心,怎么诊断效率会那么慢? 其实这正是因为她资源多,甚至包括获得了系统医疗体系,这导致患者的每一个症状所对应的疾病方向,她林熙冬能够推断是数十种数百种可能,而为了保证诊断的精准,她势必需要了解患者做各方面,仔细检查排除疾病,这也就导致她的问诊或者检查会特别多。 除非她用生命检测仪。 所以,这样情况,林熙冬真不觉得她合适在门诊。 “我明白了,你的理念倒是和你经历不太一样。”岳璐不由笑了起来:“要不是听志英说你是越大毕业,我会以为你是哈佛出身呢。” 林美萍有些不解,看向岳璐:“这样的问题其实靠长期的临床病例累计就能解决。我也是在临床历练很久,才能快速判断一些病情,林医生这只是病例积累少,所以需要仔细询问,等以后就好了。” 经验丰富的医生,在病人大概说病情后,就能快速确定病情,而且事实上,大多数病情其实都比较大众,属于常见病,并不需要小心翼翼。 像昨天林熙冬诊断的那两个罕见病,本就少。 “诊断并非靠着经验就能定,治疗更是。”岳璐对林美萍解释,“我在哈佛进修的时候,他们有一个医生的培养模式,定义为临床的新路径模式,会要求学生一年随诊各个患者,像是心梗、糖尿病、中风,了解他们的日常,去看他们生活,从而完整疾病的所有拼图,也是因为这样,他们会发现同样是糖尿病,他们的并发症都不相同。” “美萍,你也知道不同的病人即便是相同的病情,也没办法用相同的治疗方式,想来林医生是那种不喜欢模糊治疗的人。” 林熙冬点头:”嗯,我希望能尽可能确定患者的病情,而不是试验,这是我的底线,不会改。” 因为她的视角,知道试验治疗的风险。 岳璐颔首,她很能理解医生对患者对治疗会有不同的风格:“好,我理解了,不过之后你是有什么计划?” 对待顶尖的医生,秦合不会强压各种任务,只会尽力保持友好的合作关系。 林熙冬在岳璐眼里的地位,已经足以享受这样的待遇。 林熙冬想到昨晚和仇荣荣的讨论的课题:“门诊的患者我会做收尾,另外近期也会协助儿科仇医生做新生儿液体治疗的研究。” 下个月就要前往加州大学医疗中心,恰好还是九州的过年时间,她其实在秦合停留时间并不长。 岳璐对仇荣荣有些印象,不过听到协助两个字很诧异:“我记得液体复苏是你的项目,为什么……”交给别人? “是仇医生参考这个方向做了一次新生儿血液净化治疗。”林熙冬把昨天的ca小患者情况说了一些,嘴角带着一些弧度:“液体复苏只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我一个人其实也没办法把它尽善尽美,我很乐意看到有人愿意参与进来。” 液体复苏相当于一个公式,实际的应用它可以细分出很多分支,有更多的人愿意研究它,应用它在临床救治,林熙冬高兴还来不及。 林美萍其实接触林熙冬不多,她也只是从老师或郑志英或越医接触的医护口里听过她的为人处事,大致轮廓知道林熙冬是一个棱角分明的尖锐型医生。 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