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一级保护学渣(重生)

分卷(24)


    提出天才克隆论调的人,惊诧的问道:梅拉德教授,你们是说,这套模型是假的?

    不。梅拉德摇了摇头,在我看来,重要的不是模型真假,而是这是一个当前技术层面无法实现的理论研究。所以我们没有试过建模。

    梅拉德能源研究所,国际地位举足轻重。

    他这样一说,被模型逼疯的研究员,皱眉开麦。

    就算是理论研究,也不可能我们这么多人无法重现实验,而且,论文里将实验原理和过程说得非常清楚。

    这人的话得到了大量的赞同。

    《ene》的论文一经刊发,进行尝试的人不在少数。

    能来参会的人,大多憋着一口仿照失败的怒气,纷纷表示论文里写的轻松简单,可是最关键的模型却如此不复杂深奥。

    不科学,也不符合常理。

    渐渐的,甚至隐约有声讨梅拉德教授审稿不严谨的意思。

    梅拉德教授认真听完他们的抱怨,表情坦然无比。

    他气定神闲的问道:请问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尝试过在十几年前,重塑威廉.邵提出的理论模型?

    邵炼发表的论文,涵盖了大量的理论模型和模拟实验。

    当他第一次在《scs》发表了人工智能领域论文的时候,质疑声音层出不穷,连怀疑《scs》的人都有。

    然而,那个看起来错误得匪夷所思、没人可以重现的观点,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三年后,得到了证实。

    经过三年曲折的反转,圈内再也不敢小看这个来自东方的年轻人。

    梅拉德教授的提醒,让其他人陷入诡异的沉默。

    所以,这个模型也是一样的。梅拉德教授做出总结,你们做不出来,不代表它不存在。

    只不过是科技的发展,没有达到它能够普遍存在的水平罢了。

    出口转内销的消息,总是来得晚一些。

    当国内太阳能行业研究者,不断收到国外同行打听消息的询问,才恍然意识到,好像有什么不得了的新技术出现了。

    《ene》新一期封面文章:下一个时代,太阳能?

    红底白字,立刻炸出了国内专注太阳能的商人和研究员。

    他们立刻翻开内容,扫过作者名字,却发现署名的拼音,十足陌生。

    这是谁啊?

    不认识但是这个通讯作者不会是邵炼吧?

    邵炼?谁是邵炼?

    国内年轻一代根本没有感受过邵炼两个字的魔力,他们学习的论文和技术,大部分源自国外的新突破、新见解,少有人沉淀下来,去研究这些突破、见解的原始发现者。

    科技迅猛大跨步和信息冲击,令人记忆时效猛然缩短。

    正如毕业后再也记不得考前印象深刻的名人生平,年轻一代听到关于邵炼的科普,大多也只是哦,这么厉害啊的感慨。

    看过《ene》的国人,反而对第一作者更感兴趣。

    他们多是经历过实验室、研究所的中国特色化教导,所以看通讯作者就像看老板,学术水平不论,负责给钱就行。

    名不经传的作者,找起来麻烦许多。

    好奇的人截图拼音,图图相传,居然都没人出来认领的!

    一传十,十传百。

    没有实验室、研究所认领的论文,顿时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以至于平时不敢打扰圈内大能的博士们,都开始拖着导师,想知道这个mingzhou shen是谁?

    沈明洲?

    谢春应了然于心,见博士们急切不已,笑得恣意,他是澄明中学的高中生啊。你们当然不认识。

    博士:您说什么???

    一切匪夷所思的困惑,都由科协手上的科普之声官方账号终结疑惑。

    国内澄明中学研究员沈明洲、欧阳博艺,建立新型太阳能转换模型,提出转换率高达60.12%的理论技术,由《ene》期刊封面发表。

    普普通通的例行发布研究成果,却因为内容,让关注者缓缓打出了一个问号。

    卧槽,关注科普之声这么久,还第一次见他们发高中生研究成果的!逼格骤降。

    没想到会有研究员去中学当老师的?我记得这个《ene》还很难投成功的吧!

    艹!你们看到名字没?什么老师?又是沈明洲!

    科普之声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效应出现了。

    大多数关注者都喜欢在微博上畅享八卦,此时看到沈明洲三个词,跟看到炸弹似的一蹦三丈高!

    金鱼脑子也想起来了

    太阳能!沈明洲!

    经m.FengYe-zn.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世界一级保护学渣(重生)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