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你弄成日式的推拉门,这样不占地方。” 这一两年中日关系不错,建交后的蜜月期。明年过年中日两国的顶级艺术家还会一起在天坛表演。 二嫂想了想,“不错,就这么弄好了。” 黎会计道:“什么日式,明明是我们老祖宗的东西。” 黎夏想了下,《汉武大帝》里确实有。 看完了四集联播,黎夏和表姨一起走回去。 蜂窝煤上的热水是一直备着的,烫个热水脚再睡舒服极了。然后换三块蜂窝煤继续把火备着。明早把定制的铁板用铁钩勾开,蜂窝煤还燃着呢。 这样就不用现生火了,节约时间。 黎夏这里的蜂窝煤用量很大,估着是家用的三倍。一个月要三百块才够。单这项开支就要三十块。 早上六点半,表姨起床做开店前的准备。黎夏妈也过来磨豆浆了。 黎夏不准她更早来,说影响睡觉。 黎夏妈嘀咕:“就没见过开早餐馆的,早上还要睡到七点。” 不过说归说,还是这会儿了才过来。 黎夏七点起床洗漱。住这边不用跟人抢地方,特别好。以前一家几口人要上学、上班,早上厕所和洗漱台那个挤哦。 第二天生意果然没昨天好,不过明哥的兄弟也来了两个。 黎夏招呼他们,“王哥、马哥,坐啊!豆浆来一碗吗?现磨的。”门口黑板已经添了一笔,三毛一碗。 锅里的豆浆已经在散发香味了。 年长些的王哥点头笑道:“好啊,来一碗。” 九点以前一共卖了二十碗面,只有昨天的五成。倒是老太太的豆浆卖出去了二十碗。附近住户有专门端着大盅来打豆浆的。 表姨有些担心,“今天没人赶集,中午怕是生意也很淡。” 黎夏道:“淡就淡吧,一开始清淡点正常的。” 表姨的工资一天两块,房租水电一天一块多。装修花了六七百。但是这店黎夏预备开三年,摊到每一天也就几毛。 所以一天卖上二十碗,就回本了。连黎夏的工钱都算上了。 黎夏的压力不在亏不亏本上。她的压力是三年后赶不赶得及吃下农贸市场门面的红利。 而且将来要做什么,她也有点谱了。她想自己买门面,开一个连锁超市。 镇上先开一家,然后县城、市里各个县、甚至省城。 最好每一处都抓住机遇先买门面,再开店。 赶集时,面馆和烟摊大概三十多块利润,平时二十来块。 三六九赶集,一个月差不多十个赶集日。那每月照这么算也有八百块利润,三年小三万。 以后生意肯定会慢慢有起色。而且中午和晚上黎夏还有打算的。够了! 所以她现在不焦不愁的。 不过下午的空闲时间挺多,她还是不想浪费了。 下午的时候黎夏便去文化馆借书。她想借些关于管理方面的书籍看。 找了一圈,管理学方面的书没找到。倒是有关于李嘉诚、霍英东甚至何鸿燊等人发家史的书。 黎夏就预备把这本借了。 她伸手去拿书,却有人比她快了一步,先从书柜里拿了出去。 黎夏转头,脸上露出惊喜,“咦,彭世杰——”距离上次受他帮助已经四个月了。 彭世杰楞了楞才认出黎夏,“哦,是你啊?”他还反手指了下自己的脸。 黎夏抿抿嘴,哪壶不开提哪壶!当时她真是狼狈极了啊。 彭世杰道:“你也想借这本书啊?” 黎夏点点头,“算了,你先看吧。等你看完我再借。” 彭世杰把书后面的借书记录给黎夏看,密密麻麻的。看来这书很俏啊! 想发财的人其实不少嘛。 “我看完还了,你未必还借得到。我可以给你先看。你看完了再还给我。” 黎夏看着他,“你这么绅士?”上次遇到了顺手帮她,于他是举手之劳。但这次这样可有些太殷勤了。 彭世杰道:“其实也不是。我想问你个问题,就是有点冒昧。” 黎夏想了下,“你是不是想问我为什么停薪留职?”她上次告诉过这家伙自己名字的。 纸厂和铁工厂一向是姊妹厂,关系很好。既然她成了远近闻名的‘笑话’,那估计他也对上号了。 第16章 黎夏估着彭志杰应该是也有了想法,觉得厂里这种铁饭碗不能长久,正在迷茫该何去何从。 彭世杰点点头,“对。方便么?”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