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陆发出第二封诏书。 昭告天下,大明进入重武时代! 全面提升武将与兵卒的地位、待遇等。 国家不需要那么多读书人,都练武去。战争面前,百无一用是书生。 经过这场恶战,城墙在重建,所有人心理也在重建,对大多事物认识,重新审视,开始务实。 周陆用超越时代的眼光,带领大明,改变了下历史轨迹,步入一个全新方向。 王承恩、范景文、李邦华等很快发现,朝臣锐减的同时,声音少了,顾虑少了,权术也少了,办事情变得单纯,效率反而提高几倍。 两天下来,一切事物井井有条,比官员充足的时候,更加顺风顺水。 事实再次证明,奸臣和不作为的官员,不如不要。 这天。 周陆在御书房看奏折。 得到锦衣卫线报:发现辽东总兵吴三桂与清军,有书信往来,疑有异心。 几乎同一时间,周陆收到吴三桂奏报,清军加紧攻打,明军粮草不足,兵员死伤惨重,边关危在旦夕。 “尼玛,总有刁民想害朕。” 周陆丢下奏疏,自言自语道。 从历史资料上,吴三桂冲冠一怒投降清军,放清军入关。 明军与顺军两败俱伤之际,清军趁虚而入,打败顺军,一路南下,攻破京城。 而吴三桂等降将,率领上百万军队,成为清军马前卒,攻城略地,帮助清军抢夺走大明江山。 现在看,吴三桂像是早有异心。 顺军攻打京城,吴三桂没有调兵回救,选择拥兵自重,坐视不理。 而昭告天下,调拨一千万两银钱,作为军饷粮草专用,于谦筹备的第一批军饷,已经运往山海关,加上刚刚大败顺军,获得三十万降兵,按理说,边军士气大幅提振才是,怎么会被清军打得死伤惨重? 山海关地势险要,城墙坚固,吴三桂手中又是精兵,只防守的话,进攻方的清军,损失会更大,为什么明军这么快就危在旦夕? 而蛰伏在山海关的锦衣卫探子,并没有报告边关出现危机。 综合去看,很可能是吴三桂奏折严重夸大其词,另有居心。 关于吴三桂,历史资料有点问题。 这段历史资料,是清朝官员撰写,有误差或刻意更改,也很正常。 冲冠一怒为红颜什么的,都是借口。 成王败寇,历史是胜利者雕琢出来的。 “陛下,尼玛叫来了。”王承恩声音从门外传来,没有皇帝召唤,即便是最信赖心腹王承恩,也不敢擅自进来。 周陆一愣:“尼玛都能叫得来?“ “当然可以啊,他只是御膳房小太监,皇上召见,给他十个胆也不敢不来。” 周陆:“……“ 我去,是个人啊。 王承恩在门外侍立,听到自己喊“尼玛”,就以为自己要召见名叫尼玛的小太监。 周陆哭笑不得:“算了,让尼玛回去吧。” “遵旨。”王承恩。 “老王你费心了。”周陆。 “老奴惶恐。”王承恩。 周陆一手摸了摸下巴,另一手放在金丝檀木御桌上,伸出食指和中指,轻轻敲击桌面,想了想。 “老王,你进来一下。” “是,陛下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