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也拉长了“抗倭”的战线,打算让海定军继续努力、练出精兵来。一方面拉长战线可以将经济压力分摊开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海定军性价比高。 第一次听陶灿分析出第二个原因,宋宴清整个人都有些不好。 性价比? 国家大事,你跟我谈性价比。 随后宋宴清还问陶灿:“不会养兵养着养着,还缺我的银子吧?” “明面上的应当不会,宴相颇有经济之才,若非有他,朝中连这次的银子都拿不出来。但将军想想我们现在养兵花的钱,上头拨下来的那些钱粮定然是不够用的。” 那之后宋宴清整个人就成了“搞钱”的模样,并且打算多抓些倭寇,给海定军的生产大业当苦力。 休息一阵,体力恢复,宋宴清爬起来:“带上俘虏回去吧。小心些,别叫他们挣脱、跑了伤人。” “将军放心吧,我们的绳子连手掌都绑。” 带着俘虏出了林子,再往河岸去,乘船往两处走,部分兵士们带着俘虏回营地,宋宴清则往府衙去。 战事差不多结尾,可后续还有很多事要忙。 官员往下得统计损失、并且考虑下面百姓诸事;往上要和朝堂交差,解释倭寇侵袭之事。 宋宴清也有新的差事——回京述职。 在回京之前,必须得先把洋州这一摊子事弄清楚,方才能放心回去。 到府衙见着陶灿,先得了个好消息。 “将军,案子钦使已经办成了铁案,查明汪士文等的错处和诸多失职,而将军临急应变有勇有谋,不仅无过,还大大有功,那位钦使还在折子里为大人请功了。” 宋宴清奇怪:“你怎么知道他的折子上写了什么?” “有人特意找我去看的。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结果,好叫这事就此平歇。” 和倭寇纠缠之事,难道还只洋州一个地方?多少用倭寇、养倭寇、装倭寇的,数之不尽…… 少年略带嘲讽地开口:“倒是舍得,一个知府,官阶也不低了。别提还有那几个有为青年呢。” “那几个……”陶灿道,“他们摘了出去,得了一个罢官永不录用的下场。” “要不是通判这条路走通了,我们又有兵,说不定反过来被解决的还是我们。” 陶灿苦笑,又道:“后日监斩汪士文,钦使邀大人去监刑。” 宋宴清:“杀人我还没杀够么?整整两个月,他们知道我是怎么过来的吗?” 陶灿无奈低唤:“将军。” “叫段——”宋宴清想到底下两员猛将也累惨了,改口道,“底下随意拉个人不成吗?”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