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你怎么知道可以如此控制?” 李承乾斜他一眼:“我猜的。” 怎么可能一猜就准,李怀安还想再问,可视频中的女声响起,瞬间吸引住了他的注意。 “前两天我们聊了史上悲剧太子之胤礽,今天来聊聊史上悲剧太子之李承乾吧。” 众人:!!! 李承乾:万万没想到! 【咳,首先声明,看过我视频的亲都知道,我虽然做的历史直播,但不是历史考据,也不是历史分析,只是闲聊,主观性非常大。喜欢的看个热闹就好,不必较真。】 【现在进入正题。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嫡长子,母文德皇后长孙氏,虚八岁被立为太子,史书记载其“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 不到十二岁便已开始“听讼”,李世民说“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自此李承乾开始逐渐展露身为储君的政治能力。 其后李世民外出巡幸,就命李承乾留京监国,甚至李渊丧事期间,李世民还令其监国权知军国大事,而李承乾也“颇能听断”,干得相当不错。所写治国策更是被赞“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 由此可见李承乾的能力心性皆不差,可最后却落了个兄弟阋墙,被逼谋反,失败遭废,抑郁而终的下场,也是唏嘘。】 兄弟阋墙,被逼谋反,失败遭废,抑郁而终? 在场众人除了李承乾自己,全都震住了。这说的是谁?是他们熟悉的那个儿子/兄长/父亲吗? 李怀安最先沉不住气,气愤站起:“哪里来的妖女,在这里大放厥词。阿耶,她构陷你,快把她抓起来治罪。” 李承乾瞄他一眼,跟看傻子似的。李蕴宁及时将人按住:“你仔细听,这女子说阿耶虚八岁被立为太子,十二岁听讼,十四五岁监国。可阿耶明明六岁便做了太子,十岁开始正式接触朝政,却从未正式听讼,十四五岁……” 李蕴宁顿了会儿,声音低了两分:“那会儿阿耶还在京外云游呢。” 李怀安睁大眼睛:“你的意思是她口中说的阿耶不是阿耶?可他明明说出了阿翁与阿耶的名字,还说唐太宗……” 李怀安似乎反应过来什么,惊讶地看向李世民:“那是阿翁的庙号?” 庙号从何而来?死了才会有。 众人侧目:这话你也能出口,你小子可真敢! 不过有一点确实很诡异,明明这女子字字句句说的似乎都是“李世民”与“李承乾”,可为什么如此陌生,如此不同? 李世民灵光一闪,仿佛想到什么,下意识看向李承乾,但见李承乾双眸沉静,一派淡定。 视频仍在继续,女子喝了口茶,接着说。 【如果清太子胤礽的失败在于帝王年迈而太子强壮,皇权欲望将父子二人从亲密无间转变为相疑忌惮,那么李承乾的失败我觉得很大原因在于教育。 众所周知李世民是六边形战士,所谓六边形战士就是哪哪都强,没有短板。武能安邦,文能治国。上阵打仗,战术策略,皇权帝术,行政能力一样不差。但差就差在他不会养孩子。 养孩子是一门大学问,可惜李世民不懂。他不疼爱李承乾吗?非也。对于长孙皇后所出子女,他每个都疼爱入骨。在他的思想中,膝下子女大概只分为两种,一种是观音婢生的,另一种统称为其他女人生的。 李承乾作为嫡长,他更是寄予厚望,甚至幼年就让陆德明孔颖达这等大儒做他的老师,可见其重视程度。尤其后来李世民还不断为之加码,于志宁,张玄素,杜正伦等全往东宫送。 这些人随便拧出一个都是了不得的人物。他们在经史教学上无可厚非,但作为老师,难道只有教书这一项职责吗? 不。教书育人。教书重要,育人更重要。太子之师不仅承担着教授太子学业之职,更承担着引领太子立身之责。 他们该是太子人生途上的领路人。可他们做到领路了吗?】 女子一声低不可闻的轻嗤。 【他们关注着太子,观察着太子,防止太子做出一切不符合身份的事,杜绝太子所有可能走歪的行为。他们以此为目标,兢兢业业,劝谏不息,规劝不止。 李承乾稍有不慎,他们便激情高昂,血脉偾张。盖个房子说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