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43节


    毕竟这种大规模的抢掠、屠杀行为,不仅是对军队声誉的伤害,也会对军队纪律造成极大损害。

    毕竟军纪这种东西,只可紧,不可松,若是明军亲自下场来干这种事情,掉份不说,也会对军队风气造成不良影响。

    毕竟军人作为暴力机关的成员,一旦放纵,很容易导致变质,乃至于兵痞化。

    既然如此,还不如用这些蒙古部落,当“白手套”,明军只需要稳居幕后,在将来某个恰当的时候,以一个光明伟岸的形象,收拾残局就行了。

    而且对于斩草除根这件事,人家怕是比明军更熟悉。

    就在刚刚拿下的科尔沁左翼后旗里,统共约四千帐人口,十五岁以上男丁基本上都死绝了,妇女则被各个部落瓜分,剩下的牛羊、粮食,更是一毛不留。

    不过这些部落倒也识相,不敢把冒襄晾在一边,因为就在他们刚进入科尔沁草原的时候,南面就传来消息,明军已经开始两路合围盛京了……

    原来,东路军北上山东后,迅速占领了胶东半岛,随后明军就发现,有了胶东半岛这个跳板后,再向辽东输送兵力就容易得多了。

    胶东半岛最北端距离辽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海峡,不过一两百里而已,坐海船几日功夫,其间还有无数岛屿可以停泊,实在方便。

    于是乎,朱由榔干脆让东路军调两个营,渡过渤海海峡,加强辽东。

    就在数日前,两个营的六千左军将士,在辽东湾登陆,成为郑成功进逼盛京的生力军。

    第77章 北方问题

    太行山脉东侧,北直隶境内

    明代的长城,不仅仅只是沿着九边,关内,同样有长城,也被称为“内长城”。

    即所谓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这些名声显赫的长城关隘,均居于内长城,大概在今天的河北与山西分界线周边,在迁都北京以后,起到拱卫京畿的作用。

    而这对于活跃于太行山脉周边的抗清势力,就显得有一点麻烦。

    清军可以凭借关内长城隔断北直和山西之间明军的联系。

    王愬自当初遁入北直,又一把火烧了天津的神器局衙门后,便转入太行山地区,联系周边抗清势力,在锦衣卫的帮助下,于北直腹地打起了游击。

    随着各个战场的进程发展,北直作为满清腹地,兵力却已经基本被抽调一空,当王愬带着几百号精锐在真定府横冲直撞时,多尔衮甚至在关内找不到人马前去平乱,不得不求助于关外的察哈尔诸部和科尔沁。

    直隶在北方诸省中,算是在明末乱世里破坏得稍小一些的地盘了,起码要比河南、陕西的情况要好得多。

    从结果上来看,就是对于清廷而言,近在咫尺的地盘,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统治。

    在历代乱世中,当朝廷政权陷入崩溃,地方便会逐渐转入自治状态,这种自治倒不是说非得以割据为目的,大多数往往只是地方豪强、宗族为图生存安定,抱团取暖而已。

    于是乎,原本为朝廷所警惕,只是摆在台面下的各种准武装力量,便会登上舞台。

    反映到太行山沿侧,大量的地主武装、流民武装,存在于官府统治的缝隙间,太行山正如同过去几千年那样,为他们提供落脚之地。

    故而,王愬一行刚到真定府之时,手中不过数百骑兵而已,倒是马匹有多的,往往是一人三马。

    在当地锦衣卫的帮助下,不过一两月间,就迅速和多股民间抗清武装搭上了关系。

    事实上,这些民间武装是很乐意被明军收编的。

    这一方面是南面明军战事节节胜利的缘故,再加上毕竟三百年余威尚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对于这些民间武装而言,明军,那就是“官军”,在这个数千年的官本位社会,既然能趁机混一个官身,为啥要一辈子留在山窝里打转?毕竟,如果清廷愿意接纳他们,他们就不会叫“民间武装”了。

    另一方面,王M.FengyE-zN.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