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想象中的死亡 屈原在《招魂》中写“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说是上天授意他召回亡散的魂魄,他一遍遍念着“魂兮归来”,劝说“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盼望亡魂能入修门、返故居。 “像设君室静闲安些”,这是用诗句解释的事死如事生。古人认为死者死后依旧需要生活,于是将生前的生活浓缩简化,把死者生前的成设搬进墓室里:“高堂邃宇,槛层轩些。层台累榭,临高山些。网户朱缀 刻方连些”。 家具一应俱全,“翡翠珠被,烂齐光些。蒻阿拂壁,罗帱张些。纂组绮缟,结琦璜些。室中之观,多珍怪些。兰膏明烛,华容备些”,食物也同样齐备,“室家遂宗,食多方些。稻粢穱麦,挐黄粱些。大苦咸酸,辛甘行些。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陈吴羹些。胹鳖炮羔,有柘浆些。鹄酸臇凫,煎鸿鸧些。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迷魂招得后比生者还讲排场,比生者吃得还好。 死者能否享受到亲人为其准备的死后厚礼?这一点只有在我们死后才能知晓。留在棺木里的是一具失去灵魂的躯体,常人应会腐烂风化,也有部分幸运儿不同,譬如前文提到过的葛洪,《晋书》中写他死后“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甚轻,如空衣”,世人们都认为他成仙了。 也有死者复生的传说,《搜神记》有载,“武陵充县妇人李娥,年六十岁,病卒,埋于城外,已十四日。娥比舍有蔡仲,闻娥富,谓殡当有金宝,乃盗发冢求金。以斧剖棺,斧数下,娥于棺中言曰:‘蔡仲,汝护我头!’仲惊遽,便出走,会为县吏所见,遂收治。”说是李娥下葬后十四天,有人拿着斧子想盗墓,李娥在棺材里让他别打脑袋,这人就给吓跑了。 李娥的儿子听闻她死而复生,将她迎回家中。李娥对家里人说:“死生异路,不能数得汝消息,吾亡后,儿孙乃尔许大。”一句死生异路便奠定了苍凉的基调,死者与生者各自活在两个世界里,鱼雁不达,她的复生是小概率事件。 三、人神相遇 《列仙传》和《太平广记》中用不同的修辞记载了同一个故事。有个叫郑交甫的人在汉江边散步,邂逅两位美丽的女子。他对身旁的从者说:“我想要那两人佩戴的明珠。”从者说:“这种私人物品谁都不给的。”郑交甫固执己见,上前请二女解佩。两个女子破天荒地答应,解下配饰亲手交给他。郑交甫高兴地揣在怀里,往前走了数十步,怀里的东西突然不见了。他回头看那两个女子,那两个女子也消失了。 这两位女子被称为“江妃”,对她们而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