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开封还不适合当皇帝,可以先把刘崇的儿子刘赟扶起来。 当即对着冯道拜谢,在路上郭威又想了一下,觉得当前他的确是不太适合当当皇帝,而把刘崇的儿子刘赟扶起来的确是一招妙计。 因为此时的郭威在中原还没有站稳脚跟,一旦刘崇从河东带着大军跑了下来,也够他郭威好好喝一顿的,但是要是把刘赟扶起来了,那时候面的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刘崇就没与那么激动了,最起码绝对不会火急火燎的带着大军南下。 而刘赟就是一个人,就算是从驻地到开封也需要一段时间,而这一段的时间他能够尽量掌控开封,控制朝廷,而且额那时候也没有无线电或者手机网络之类的,所以通讯十分的不方便,所以刘崇心中觉得他的儿子是去当皇帝去了,而刘赟觉得他的父亲现在已经占据了优势,他去开封就是当一个便宜皇帝。 于是郭威和皇太后还是满朝文武一商量,也就同意了,其实在皇太后和满朝文武根本没当回事,反正搞到最后还是郭威当皇帝,现在就算是搞的花里胡哨的,也没用,不过是形象工程而已。 但是既然郭威提出来了,他们也需要给面子,于是也就都同意了,刘赟得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屁颠屁颠的准备准备就开始出发了。 而刘崇原本还准备进攻中原,但是听到这个消息,也不打了,直接就跟郭威谈上了,心里的对于郭威的恶感也降低了不少,反正到最后来还是他的儿子当皇帝,他觉得最终他算是一个渔翁,他是最大的受益者。 而他的儿子还没有当皇帝,他就开始提前进入太上皇的状态了,对于这些郭威这些人也知道拉拢了。 但是刘崇的一个谋士却告诉刘崇,这可能是郭威的缓兵之计,让刘崇小心一点,但是此时的刘崇已经被他的儿子即将当皇帝这个幸福的消息撞击的有点回不过神来了,也没把这谋士的提醒当回事。 在郭威的蛊惑下,刘崇甚至还把准备进入中原大军解散了,让他们该干啥干啥去,反正不打仗了。 随后他就等着他的儿子进入开封,然后即位当皇帝,这样他就算是大功告成了,这一辈子也算是没白活。 其实刘崇也有点思路不开阔(说白点就是笨,脑子不转圈),就算是你的儿子被群臣举荐为皇帝,但是毕竟现在还没有坐在皇位上,而且郭威也不是一个白痴,为啥要为你打江山? 所以当时他的那个谋士的建议是正确,不管刘赟是不是要当皇帝,都要南下,要是郭威是真心的,那就让刘赟做皇帝,河东的大军也能保证刘赟的地位不动摇。 要是郭威居心不良,河东的大军立刻就能拉起平叛的旗号,在开封干掉郭威,这样一来才算是双保险。但是现在傻傻的在河东等着郭威把皇位让给刘赟,这的确是有点不靠谱。 可是就这么不靠谱的事情,刘崇还真的干了,这一段时间给郭威了一个缓冲期,而半路上的刘赟也被他控制住了,郭威把刘赟软禁在半路上。 而此时郭威自导自演了一出好戏,他谎报军情,说是契丹来了,所以他只能先到北面去平定叛乱。 但是刘赟还在半路上软禁,所以朝廷大事都是郭威一个人说了算(虽然那时候皇太后暂时掌权,但是仅仅是名义上的。)这件事自然也不例外,所以郭威带着大军就往北面去了。 但是在半路上却发生了一件事,恩,黄袍加身。可能有人会说了。黄袍加身不是赵匡胤吗? 但是事实上在五代,黄袍加身的商标所有权就是郭威,而且这一个套路的创造者也是郭威,至于后来的赵匡胤不过是学了一把郭威而已。而且还没有进行改进,全部照抄照搬。 其实说照抄照搬也不对,赵匡胤毕竟是后来人,搞的还是比郭威要好一点的,例如当时郭威黄袍加身,所谓的黄袍就是一块黄布片子,披在了身上,就算是龙袍了。 但是赵匡胤那时候准备就比较充分了,一应俱全,风风光光的穿着龙袍就把柴宗训赶下来了。想必此时的郭威也没想到他这样窜了别人的江山,他的江山也是这样没的。 后来郭威在大军的簇拥下回到了开封,皇太后很识相的封他为监国,随后很快又正式让郭威当皇帝,后汉正式宣布灭亡。 而那个还坐着皇帝梦的刘赟也被郭威秘密杀死了。此时明白过来的刘崇很生气,所以也就自称汉朝,史称北汉,开始和郭威的周朝长期对立。(未完待续)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