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滔滔是个不幸的女子,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宋神宗因为改革与高太后闹得不可开交,现在壮志未酬却到了弥留之际,他皱着眉头看着高太后说:娘,要是没有什么事,我先死了。高太后的心碎了一地。 越五日,神宗驾崩,年三十有八。总计神宗在位,改元二次,共十八年。 赵煦在宋神宗灵位前继位,工作人员说宫中没有10岁小孩穿的皇袍,高太后从容地让小黄人把之前做好的衣服拿出来,穿在赵煦身上。大臣们窃窃私议爹还没死,皇帝的制服就做好了,早有预谋吧?小黄人听到后呵斥道:你们活够了吗?你们祖宗八代都活够了吗?高太后的话谁敢不听? 赵煦即位后,尊皇太后高氏为太皇太后,皇后向氏为皇太后,生母朱氏为皇太妃。?祖母太皇太后临朝听政 。 高太后俭以养德绝不是做表面文章,垂帘听政管理天朝是个体力活,身边工作人员心疼太后,可当时巨能钙脑黄金还没有合成出来,据说羊乳最滋补,太后的宵夜就选这款。高太后端起小碗不由蹙起眉毛:羊妈妈刚生下羊宝宝,羊乳怎么就到我碗里了?哀家不吃了! 赵煦年幼时非常喜欢读书,涉猎广泛,尤喜唐人律诗。赵煦即位时年仅九岁,有一天按照礼仪应由他接见辽朝使者。大臣蔡确担心赵煦见了辽人的容貌、服饰后会受到惊吓,先一日就对他仔细介绍辽使的容貌和服饰,重复讲了几十遍。赵煦听后严肃地问道:“辽朝使者是人吗?”蔡确说:“当然是人,不过是夷狄罢了。”赵煦说:“既然是人,我怎么会怕他呢?”蔡确没想到赵煦如此有主见,只得惶惶退下。 宋哲宗虽然年纪很小,但坐在朝廷上却是神情庄重,言谈举止不失帝王风度。史书上说他“天表粹温,进止中度”。 一次在大殿上,有个太监拿奏折时,不小心把宋哲宗的头巾碰掉了。当时宋哲宗才剃过头,头巾突然掉下来,头皮显得明光发亮,看起来滑稽可笑。殿上的大臣都忍俊不禁,只好低着头装作没看见。太监也吓得惊慌失措,站在那里不知道如何是好。旁边一个太监急忙拾起头巾,重新给宋哲宗戴上。宋哲宗始终坐在那里不发一言,不动声色,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散朝后,宫内总管过来请示如何处理那个太监,宋哲宗这个时候反而微笑着说:“区区小事,不必计较。”对这个无意出错的太监不再进行追究。 高太后的两个侄子高公绘、高公纪都该升观察使,但她坚持不允。哲宗一再请求,才升了一级。一次高公绘呈上一篇奏章,请朝廷尊崇哲宗生母朱太妃和高太后的家族。高太后见奏召来公绘问道:“你文化水平不高,怎么能写出这样的奏章?”公绘说是邢恕的主意并代为起草的,高太后不但不允所请还把邢恕逐出了朝廷。 当年明肃太后刘娥垂帘听政,就在文德殿听政办公。现在高太后垂帘听政,礼部援引刘太后有例可循,高太后不答应。苏东坡文采飞扬鞭辟入里地论证在大庆殿和在文德殿办公的利弊得失。高太后看后一笑道: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就让我和我的大孙子一起工作吧。 高太后被后人誉为“女中尧舜”,但她在政治上却极为盲目和固执。神宗时代,高太后就是变法的主要反对者之一,她曾与仁宗曹皇后一起在神宗面前哭诉王安石新法败坏祖宗家法,害苦天下百姓。高太后垂帘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回反对变法最坚决的司马光。司马光在神宗变法时隐居洛阳达15年之久,百姓都知道他日后可能复出,称他为“司马相公”,而许多赋闲在家的反变法官员也很钦佩他,这些人是司马光执政后更化的主要力量。司马光被召回朝廷后,立即打出“以母改子”的旗号(以神宗母高太后的名义来变更神宗朝的政治措施),全面废除新法,史称“元右更化”。司马光废除新法之彻底,不能不说他带进了自己10多年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个人情绪的影响。然而,高太后却不仅一味信任司马光,委以重任,还在司马光死后,将其反对变法的措施执行到底,并起用大批反对派官员如文彦博、吕公着、范纯仁和吕大防等人,又将支持变法的官员吕惠卿、章惇和蔡确等人逐出朝廷,从而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 司马光病殁以后,吕公着独秉政权,一切黜陟仍如光意,进苏轼为翰林学士。 苏轼一日值宿禁中,由中旨召见便殿,太皇太后问道:“卿前年为何官?”苏轼对道:“常州团练副使。”太皇太后复道:“今为何官?”苏轼对道:“待罪翰林学士。”太皇太后道:“为何骤升此缺?” “仰赖太后的恩典。” “这与老身无关。” 苏东坡只好瞎猜:“一定是皇上的恩典。” “与皇上也无关。” 苏东坡又猜道:“也许是老臣推荐。” 太后说:“与他们也没关系。” 苏东坡呆了片刻。然后说:“臣虽不肖,但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