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吃好,能填饱肚子,对他们来说,足矣。 他们还听说,去北方推广种植,也是祁秋年这个侯爷以一己之力促成的,侯爷的大恩大德,简直是无以为报。 有人还听说了,最开始三皇子提议去江南推广呢。 谁不知道江南是洞天福地,鱼米之乡,百姓安居乐业? 江南不缺那一口吃的,晚一两年种植也没有大碍,但他们北方人缺啊,前两年干旱,地里的粮食都干枯死了,即便是灾难结束了,他们也缺少下地的种子呀。 有灾民嗤之以鼻,也不知道那三皇子是怎么想的,哼。 怕是根本没有把他们这些灾民当一回事吧。 对皇权的敬畏,是天生的,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眼睛,他们自己会看。谁在为百姓的利益着想,他们心里也有数。 功德碑就建在了城门口,大约有二十多尺高,进出城门都能看见。 一面密密麻麻的刻着京城百姓的家族姓名。 没办法,去年赈灾捐献物资,几乎整个京城都出动了,石碑有限,不可能把所有人的名字都记录上,大部分都只能记录家族的名字,或者贡献比较突出的人的姓名。 另外一面是傅正卿亲自撰写的碑文,记录了整个全民救灾的过程,歌颂,传唱,值得人们铭记。 佛子带着一众和尚席地而坐,木鱼有节奏地敲击着,嘴里念着开光祈福的经文,庄重又神秘。 为这次赈灾出过力的百姓们也特意出来围观了,看着石碑,他们眼含热泪。 他们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自己的名字会有被篆刻在功德碑上的那天。 那是无上的荣耀的,等他们老了,带着自己的孙子孙女,来城门外看看。 他们也可以自豪的指着石碑上的姓名,告诉孙子,这是他的名字,这是他们家族的名字。 这是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救灾活动。 而灾民这边,同样也眼含热泪。 他们一路逃难过来,遇到过好心人,也遇到过蛮不讲理的恶霸,有的家人在逃难的途中失散了,有的家人没扛住一路的苦难,早早的去了。 可他们来到了京城,虽然最开始也只有果腹的清粥,可是这代表陛下没有放弃他们。 紧接着,有了权贵自发出来施粥。 再之后,是祁秋年这个商贾出身的侯爷,贡献出硝石制冰的法子,带领着全城的百姓给他们捐献物资。 不管是布料,棉花,羊毛,还是一小捆棉线,或者是一根绣花针,甚至是一张草席,一条麻绳。 他们就是靠着这些东西,撑过了这个冬季。 都说天灾无情,但人有情。 傅正卿在祈福仪式结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