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善一向是很好客的,尤其爱给人展示自己平时都在捣鼓什么宝贝。 比如他这太守府中的空地都被他折腾成菜圃(虽然一般都是别人负责日常维护),他最爱和人讲自己都在这些分散在府中各处的散装园圃都种了些什么。 这里头很多作物其实都是在暖房里过的冬,还是最近天气暖和了才移栽过来,方便霍善每天没事干的时候被忽悠去拔拔草抓抓虫。 这么小的娃儿,想让他一整天都坐在屋里读书时不可能的,还不如给他找点可以充分活动腿脚的事情供他玩耍。 霍善就给刘彻重点介绍今年江夏郡准备推广种植的几种作物:棉花、番薯和番稻。 哦,还有新得来的番椒! 这些东西都带个番字,据说是因为它们都是从南边诸番传过来的,但是具体有多南他也不晓得,反正是他们医馆给人治病得来的“诊金”。 刘彻倒是记得霍善那个医馆的规矩,说是诊金可以不用给,可以给他带些种子或者种几棵树。 如今新丰县那边的医馆由华佗在那边坐镇,周围已经多出一片矮林了。想必等霍善任满归去,就可以实现他家门口全是果树的梦想! 只是没想到这一规矩竟真的让李长生他们从中发现一些值得推广的作物。 因为这些作物都是南海以南的地方传过来的,所以许多特性都更适合在南方生长。 唯独这棉花却是北方更适合。 刘彻看向那几株刚从暖房移栽出来、已经长得挺茁壮的棉花,笑着说道:“看来你找得比张骞还快,不用他在西域那边到处搜寻了。” 霍善这才想起自己以前和刘彻提起过棉花的事,他眨巴一下眼,说道:“西域那边种别的作物很难活,种棉花和葡萄却是很相宜的,听说吸饱了日光的棉花特别暖和!” 他还给刘彻说起自己正在筹办棉纺班的事,等这批生员学会了棉纺技术,棉花种出来以后就可以直接把它纺织成棉布了! 得亏了黄道婆的及时到来啊。 刘彻道:“黄道婆是谁?” 霍善道:“就是一个修道的婆婆。” 他和刘彻说起黄道婆在很远很远的南边生活了二三十年、悉心学习当地土族的棉纺技术的事。她从南边归来,带回的东西可珍贵了,从棉花脱籽到棉布纺织她都非常精通! 刘彻没想到霍善还捡到了这样的人才,看来他手头的棉花种子也是从这位黄道婆那儿得来的。 女子不好封官,刘彻便问道:“这黄道婆可有子女或者兄弟?” 霍善如实答道:“她孤身一人,没有家人了。” 刘彻沉吟片刻,说道:“若是她传授的棉纺技术当真有用,你到时候上书给她讨个表彰,再在郡中给她找几个义子义女为她养老送终。” 都说农桑农桑,讲的就是穿衣吃饭,农是吃饭,桑是穿衣,地方上的官吏有责任督促当地黔首勤种桑麻,保证人人都有足够的衣服可穿。 这事儿要是没办好,小则男男女女衣不蔽体影响当地形象,大则许多穷苦人熬不过寒冬活活冻死。 棉花和配套的棉纺技术真要能推广开,那天下黔首的“穿衣吃饭”问题便又多了一重保障。 刘彻虽然热衷于开疆拓土,却也不会嫌弃自己功绩太多。 棉花的事情办成了,旁人提起千古明君怎么都要算他一份! 对于黄道婆这种来送功绩的人才,刘彻当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