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支了布尔什维克的公信力,差点毁掉了新生的苏联。可你要说它不对吧,偏偏在那个时期它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所以咱们也别纠结什么对与错,扯不清,按照列宁的说法,先别管手段,只看出发点吧! 可惜的是米罗诺夫是一个十分较真的人,他偏偏要给自己划定一条线,一定要分出个黑白。所以他投了白军,所以他很快就后悔莫及。 为啥? 没错,布尔什维克实行了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是抢劫是剥 削。诚然白军没有什么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看上去似乎不错,但问题是,没有搞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的白军就不抢劫不剥 削了? 这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问题,如今的人们都只盯着布尔什维克的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对此千夫所指,视其为十恶不赦。问题是,那个年月没有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的白军又在做什么? 他们在开仓济民?在搞慈善? 如果白军当年做的是这些,那么盯着布尔什维克骂,给他们踏上一万只脚一点儿也不冤枉。问题是,白军当年真心没做这些好人好事,没有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的他们,比实行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的布尔什维克还要恶劣,杀人放火、抢劫强女干,他们可是比布尔什维克狠多了。 其实看看马赫诺也就知道白军多不受欢迎,马赫诺跟布尔什维克还有分分合合还有蜜月期,但是这位鸟都不鸟邓尼金跟弗兰格尔这些白军,甚至连他们派来的使节都是问不都问直接杀掉。难道这是没有原因的? 这么说吧,当年俄国人民太悲剧了,政治舞台上活跃的那几股力量似乎都有问题,这几股势力没有最烂只有更烂。他们只能挑选一只相对而言不那么烂的,找来找去,只有布尔什维克了。 不过米罗诺夫没有广大俄国人民那么幸运,只花了不到一年时间就找到了最后的选择。米罗诺夫觉得自己选错了,决心纠正这个错误,结果一头栽进了粪桶,那个叫后悔莫及啊! 在更烂的白军当中,不需要什么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对他们而言抢劫是生存下去的方法,虐杀敌人以及敌人的拥护者,是削弱敌人的有效手段,至于发泄一点儿***这就更正常了,不就是搞了几个贱民吗?爷宠幸她是她的荣幸! 这么说吧,在抢粮食这个问题上,布尔什维克还需要通过一个政策来指导实施,而对于白军而言,完全不需要什么政策的指导,对他们而言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不需要像布尔什维克那样多此一举。 米罗诺夫换了一个老板,决心寻找真正的革命良心,但是结果却是当头一棒,当白军不断用各种方法刷低他们的底线和节操时,当他们不断地挑战米罗诺夫的底线时,米罗诺夫又萌生了去意。 似乎,我应该再换一个老板? 不过对于米罗诺夫而言,想的简单做起来难。白军是没有监控****敌人的契卡,对他们而言对付叛徒和逃兵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直接杀掉,绝不会有任何例外。 脱离白军不光很危险,而且对米罗诺夫而言,脱离了白军之后投奔谁呢? 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同时得罪了俄国境内最大的两股势力。米罗诺夫似乎再也没有容身之所。布尔什维克视其为叛徒,全面的通缉他,看上去绝对不会放过他;至于白军,那比布尔什维克更加凶残。反正怎么看米罗诺夫都没有老板可换了。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换老板,也会不断地刷低他的节操,就算有新的老板接纳他,但也不会再信任他了。 一个不受信任的人能够大展拳脚能够施展抱负吗? 米罗诺夫知道,很不可能。所以哪怕他在白军中过得相当的不如意,他也不敢再轻易地做出任何选择了。 “米罗诺夫这个人还是可以挽救的!” 米罗诺夫并不知道,几千公里之外,李晓峰决心帮他做出选择,像他这样有才华有良心的军人就这么任其蹉跎下去,太可惜了。如果能再给他一次机会,李晓峰相信这位应该会知道站哪边的。 德米特里.亚历山大洛维奇有些意外,作为托尔斯泰伯爵的私生子,作为一个曾经的大贵族(亚历山大洛维奇16岁是继承了爵位,不过比较悲剧的是,那年是1917年),像他这样的成分很难被吸纳进入布尔什维克。 但是,眼前这个仅仅比他大一岁的顶头上司却偏偏这么做了,秘密发展他入党,并对他表现出充分的信任。说实话,连亚历山大洛维奇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理由很简单,李晓峰知道这位是极其出色的间谍,不客气地说他就是俄国的007,不止一次的从敌人的枪口下侥幸逃生,为苏联获取了相当多极其重要的情报。 而且能力还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这位的操守,1937年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