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不过后来一想,也没必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进取心是好事,既然这三位都“人各有志”那也别勉强了。反正教训区区一个胡宗南容易得紧,他们三个不去,还有很多人选嘛! 比如什么崔可夫、梅列茨科夫、马利诺夫斯基、索科洛夫斯基、托尔布欣,反正某仙人随便都能找出一大批备胎。李晓峰是准备更换备胎了,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军 委却被朱可夫等人的态度激怒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如今军 委都下了决心,区区几个少将和中将就敢唧唧歪歪推三阻四。尼玛,究竟是你们当家还是军 委当家,这个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必须严肃处理! 严肃处理?那处理谁呢?这时候就能看出有没有靠山的重要性了,朱可夫有沙波什尼科夫和铁木辛哥背书,而且给出的理由也勉强过得去;华西涅夫斯基那边有图哈切夫斯基撑腰,腰板那是梆梆响,自然也是不怵。 科涅夫呢?他有啥?啥都没有!你想想,科涅夫如果有给力的后台,能给扔到中亚军区坐冷板凳?三个人中间就属他最没有后台,军 委不捏他这个软柿子都对不起观众了! 很快,科涅夫就被军内和党内严重警告,军 委命令他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抵达乌兰巴托,立刻将惩罚刮民党的任务挑起来,否则军法论处。 这真心就是欺负人了,反正科涅夫是差点吐血,然后呢?然后科涅夫就只能带着一肚子的闷气前往乌兰巴托上任了。反正当时的科涅夫是很气愤很受伤,不过在他抵达了乌兰巴托之后,情绪倒是平稳了不少。 倒不是科涅夫认命了,像他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认命?遇到一点挫折就唉声叹气就破罐破摔的人,一辈子都不可能取得像样的成绩,更不可能成为所谓的“人上人”。科涅夫之所以能从政工干部变成军事家,而且是苏联乃至世界首屈一指的军事家,就源自他有一颗永不服输的心。 科涅夫绝对不会认命,看看历史上他屡屡受挫时的表现,他怎么可能破罐破摔?科涅夫不光没有破罐破摔,反而在积极的总结经验教训。 那科涅夫自认为获得了什么教训呢?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朝中无人事难办,没有一个给力的靠山,他哪怕就是才高八斗也只能当踏脚布。看看朱可夫、看看华西列夫斯基,跟他一样都顶了军 委,为啥受罚的就只是他?道理很明显也很简单,谁让他没有靠山。 科涅夫是那种特别冷静而且野心勃勃的人,发现了自己的短板之后,他就会想方设法的弥补。那么他找到了弥补的办法没?在抵达乌兰巴托之后,他有了初步的想法——我似乎能搭上安德烈.彼得罗夫斯基同志的线? 科涅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很简单,在乌兰巴托他看到了全盘惩罚刮民党军的作战设想,其中某仙人的大名就落在上面,而且刚刚从重庆赶赴乌兰巴托的崔可夫也向他暗示,是某仙人在军 委推荐了他科涅夫。 科涅夫当时是又惊又喜,惊讶的自然是自己之前的不识时务,竟然敢拒绝在军方如日中天的安德烈同志的提名,这尼玛不是找死吗?政工出身的科涅夫太清楚某仙人的能量了,收拾他这样军一级干部就跟玩儿一样。 科涅夫立刻是出了一身冷汗,对于只被党内和军内警告处分感到无比的庆幸。当然,在庆幸的同时,他也有些小欣喜,某仙人只给他一个警告处分,这充分说明某人还是很看重他的,否则就应该直接一棒子敲死了,而不是逼着他来乌兰巴托上任。 也就是说,他科涅夫已经进入了某人的视线,只要表现出色,绝对不愁没有出头之日。而这让他是无比的欣喜,之前还担心找不到足够硬的后台,现在后台已经送上门了,不抓住这次机会,科涅夫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了。 这还是科涅夫放平心态的第一重原因,第二重原因则是他惊讶的发现配属给他的作战部队并没有那么垃圾。一个外蒙古骑兵军,一个标准的红军步兵军,两个军六个师编制是满满的,而且补给上还有优先权。这么看的话,国内还是很重视这次行动的,否则,完全不需要从兵力十分紧张的远东红旗方面军抽调出一个军的兵力。 既然指挥这次行动不是受歧视,科涅夫自然心气就更舒畅了,立刻投入了工作。科涅夫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了解对手的情况,按照土共和kgb获得的情报,参与这次行动的刮民党军乃是胡宗南的第34集团军。 第34集团军,司令官是胡宗南,副司令是宋希濂和陶峙岳,下辖丁德隆的第一军、董钊的第十六军、李铁军的第七十六军、赵锡光的第三十六军和孔令恂的第八十军。 一个集团军下辖五个军,这是满编得不能再满编了,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