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教的,是为人的道理,是人的品格。 而不是实用。 没有了科举,经学是很难再走下去的。 “但,人是需要有思想的。”王阳明皱眉,“没有思想的人,和野兽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即使是仙画,也点出了经学不再之后的混乱局面。 只是,王阳明陷入到沉思,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才能兼顾经学的精髓与科学? 秦朝。 即使是已经不再学儒,改为了法家的李斯,也不免心有戚戚焉。 法家,也是包括在了经学里的。 而天下的儒生们,尤其是鲁儒,早就开始破口大骂,或者恸哭: “礼乐崩坏!礼乐崩坏!天之将亡也!” 西汉。 董仲舒维持着一个姿势,已经半晌都没有动过。 院门外忽然想起了一阵脚步声。 “父亲!” “爷爷!” 是听到这里担心他的家人。 董仲舒这才转了一下身,伸出手示意他们别进来,他想要自己安静一下。 他看到自己手边放着的一本《春秋公羊传》,另外的书案上还有《礼记》、《论语》、《尚书》等等。 这些都是从他开始求学起就伴随着他的东西。 没想到两千年后,这些书籍,这些知识会变得不再珍贵,不再受人重视。 虽然董仲舒在此前 对此就早有预料,但是此刻还是有着万分的唏嘘与悲伤。 他,以及各朝代的大儒们和名士们,在不同的时空注视着天幕。 仙画中正好闪过一个夕阳的镜头。 温暖橘色的光芒照耀大地,却很快又变得深沉晦暗。 他们注视着,像是看到了经学最后的余晖。 …… 【当然了,混乱的时期总是会带来一点出人意料的小惊喜。】 【因为没人管束,加上民国时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又带着旧时代思想的精华,在两者冲撞之下,却诞生了很多的大师和文化社团,颇有些像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士风流。】 一张张大师的头像迅速的闪过。 辜鸿铭、金岳霖、吴宓、章太炎、陈寅恪、鲁迅、钱穆……等等等等。 每一位都是在自己的领域甚至是跨领域都鼎鼎大名的人物。 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在权势滔天的北平,金石学家、文学家、画家、书法家等等都齐聚于此,举办着各式的沙龙与聚会。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衣香鬓影,热闹非凡。 【网络上很多人觉得民国时期的这种繁荣才是真正文化的繁荣,以此来抨击现代环境的不行,说什么只有民国的教育才是历史上最好的教育,那我只能说——啊呸!】 【睁开眼看看民国时期的文盲率和现在的文盲率吧!】 【是谁允许你们把广大的百姓们开除在“文化” 之外的呢?】! 第172章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九) 天幕下。 一位出身贵族的名士嗤之以鼻:“难不成还真要把天底下那些庶民们全算进去?” 就算是本朝最繁荣鼎盛的时期也做不到啊! 他心底私密的想法是,读书写字那么高雅的事情,那些泥腿子们也配?! 百姓们心情也有些复杂。 之前仙画一直提“全民教育”,但说实话没人真的把这个词放在心上。 如果说全民的意思真的是普及到每一个百姓每一个人,那也太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了。 很多人,尤其是生活在底层的那些人,他们可能是乡村的贫农、城镇中的杂役甚至乞丐、卖艺的倡优等等等等……他们从未觉得读书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一位百戏杂耍的优伶抱住了自己的膝盖,自嘲的笑一声:“难不成还真的想让所有人都能够读书识字不成?怕是神仙来了也难做吧?”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