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鱼轻易被男人的甜言蜜语哄好了,美滋滋地去给沈桥做他喜欢吃的东西。 刚才那些看到信后的失落心情,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其实没什么好难过的,他已经比很多人过得好了,前一世他渣爹渣妈更不负责任,他不照样好好的长大了。 他跟沈安民,说是父子,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相处过。 而且人家也没有做什么对不起他的事,再婚是人家的正当权利。 他就是乍一直到这个消息,一时没转过弯,想开了就好了。 至于以后 就像以前那样处着吧,他经济方便还算富裕,时常寄些东西回去,就当孝敬生父了。 只要沈安民不像梁凤霞一样坑他,他愿意给沈安民养老,尊敬他孝顺他。 这样,就够了吧。 与此同时,兴城隔壁的丰南省临安县红旗乡上坎子村。 恰逢下工时间,村里的泥巴路上,都是扛着锄头铁掀,卷着裤腿,刚从地里干活回来的农人。 一群壮年男人走在一起,沈家一行人也格外显眼,不为别的,这一家子都是大高个,最矮的沈安民二哥沈安富,一米七五。 沈家别的成年男性,都在一米七五往上,站在人群中,他们家的男人都高出一截。 前些年,国家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上坎子村也紧跟形势实行新政策。 不再一起干活,各家种各家的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沈家以前人多,多到家里穷得叮当响,耗子都不会去沈家打洞,所有的积蓄都用来给家里人填肚子,小辈的婚姻都成了老大难。 后来分产到户,沈家才算日子好过起来了。 他们家大部分人都勤快,种地虽说是看天吃饭,可农人的汗水也不是白撒的。 沈家人一把力气,也愿意出力,侍弄土地庄稼很上心,翻地的时候翻得更细,上肥的时候上得更多,后来收的庄稼,也比别人家多那么一两分。 农忙的时候照顾庄稼,农闲的时候,他们也不闲着,结伴去镇里,去县里找零工。 有时候能找到有时候没有,找到了挣得钱也不多,一天块把几毛的,积少成多,也是一笔收益。 靠着勤劳肯干,沈家虽说没有大富大贵,可日子也一天好过一天。 最起码家里人能吃饱饭,还能有点儿结余,这就很值得人高兴了。 别家也差不多,国家政策好了,凡是愿意干的,勤劳的,总归日子会好过一些。 那些懒汉,混子,现在各干各的,就藏不住了,日子越过越差。 现在这会儿才从地里回来的,就没有懒汉,懒汉早跑了。 一群人边走边闲聊,乡下地界儿小,没什么稀罕事,一点儿小动静,就够村里人嚼上十天半个月。 这会儿大家伙儿正说的,就是村头老牛家才发生的事。 老牛原本不姓牛,姓啥好多人一时半会儿都想不起来。 他是村里的牛倌,从十几岁开始,一直照顾村里那几头耕牛,不知谁先开始喊老牛,喊着喊着就喊顺口了,大家伙儿都这么叫。 老牛也是苦命人,媳妇生小闺女的时候,难产走了,留下家里头大大小小四个娃。 最大的十三岁,最小的还在襁褓里。 老牛又当爹又当妈,一个男人照顾四个娃,地里还有活儿要干,就算大儿子已经能下地了,可家里小的咋办。 后来就有人给老牛介绍了个寡妇,寡妇没了男人,老牛没媳妇。 寡妇有个孩子,刚满一岁,才断奶,嫁过来就能接着喂老牛的小闺女。 这么一琢磨,好像还挺合适。 于是两人匆匆办了婚事,都是二婚,没有大办,也就是搭伙过日子。 起初老牛再娶,可能真是为了几个孩子,可日子久了,前头的媳妇已经没了,现在这个每天见面,伺候他吃喝,照顾他生活,之后又再给他生了个小儿子,那心可不就一点点儿偏了。 要说寡妇做得多过分,那也没有,几个孩子她也照看,给吃给喝,她就是偏心。 偏心自己亲生的两个,偷偷摸摸给自己闺女儿子吃好的喝好的。 老牛小闺女年纪小不懂,几个大点儿的孩子可不傻。 一开始告状,老牛还说媳妇几句,后来心偏了,就更信媳妇的话,觉得孩子们就是因为不喜欢后妈,故意找事。 日积月累,看起来是小矛盾,渐渐累积成了大矛盾。 就在前几天,老牛前妻生的小闺女下河洗衣服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就掉水里去了。 幸亏有路过的村人跳下去把人捞起来,可才十来岁的小丫头,早春的天儿被还没回暖的河水泡了个透心凉,当晚就发起高烧,差点儿就把人给烧没了。 还是老牛M.FeNgye-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