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千人呢,而且还大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分散到代州、忻州各地,授田过安定的日子……但如果腾出一大片地方做屯田兵,虽然不完美,但却也是一个办法。 分流、屯田,积蓄粮草,而且关键时候,这些屯田兵还能转为正卒,配上铠甲、军械就能上战场。 当然了,操作起来难度有点大……首先,如何保证马邑那边的驻兵接受这样的方案,就是个大问题,即使有苑君璋,也未必能做得到。 李善突然问道:“弘慎兄或精于算学?” 张公瑾愣了下,摇头道:“只学了九章等,不敢与县公相较。” 李善嘿嘿笑了声,他对于张公瑾还有个前世的记忆……大名鼎鼎的佛教高僧,也是天文学家的一行禅师就是张公瑾的曾孙,搞天文的,必定精于算学。 “是了,若要屯田,必然清查田亩……”说到这,张公瑾微微抬头看了眼李善的神色,试探问:“听县人提及,县公去岁授人算学之术。” 李善翻身上马,随口道:“此事延后再议……” 张公瑾神色一松,延后再议,意思很明显,这个方案是可行的,但现在还不到时候……的确如此,唐军还没有完全掌控马邑,苑君璋还没有入朝觐见。 就在忻州、代州的交界处分手,李善趋马南下,但还没走多远,前方就传来阵阵嘈杂声,有哭喊声,有哀嚎声,还有高声叱骂声。 王君昊眉头一皱,令骑队缓行,亲自上前探看。 片刻后,李善阴着脸看着路旁四十五个持刀的青壮,以及跪在地上被绑住手脚的农夫。 第四百九十二章 路遇(中) 忻州,定襄县。 数十骑兵一路入城,在县衙口翻身下马,为首的张公瑾心中忐忑不安,才分手不久,李善就命人急召,肯定是出了事。 “下官拜见县公。” 这一次,端坐在上首的李善没有作亲热状挽起这位初唐名将,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定定的盯着张公瑾,半响后才道:“且坐。” 张公瑾迟疑片刻问道:“县公,出了何事?” 李善面无表情的瞥了眼过去,张公瑾立即闭上了嘴巴,乖乖的坐到侧面……从第一次接触到现在,这位名扬天下的青年县公始终温文儒雅,但谁都记得雁门关外的京观。 片刻后,一位约莫四旬左右的中年人匆匆忙忙赶来,“馆陶县公,在下……” “遗直兄已然来信,本欲南下途中拜会。”李善皮笑肉不笑的哼了哼,“暂且安坐。” “彦和公。”张公瑾谨慎的打了个招呼。 “弘慎,好久不见。”中年人寒暄了几句,听得上面李善咳嗽一声,两人也安静下来。 这位中年人出身清河房氏,是李世民最重要的谋臣房玄龄的族叔房仁裕,也是秦王一脉,忻州总管空缺年许,直到今年才以房仁裕补上。 沉寂的气氛渐渐凝固,一直到夕阳西落,门外才传来高声禀报,“郎君,代州总管府录事参军事薛万彻,司田参军元祐拜见。” 薛万彻迈进大厅,躬身行礼,眼角余光却瞄着张公瑾,视线中有着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 张公瑾心里一沉,元祐就是定襄元氏族人,而且是得自己举荐出任司田参军的。 李善懒得废话,直接问:“查到了?” 一个亲卫取出图册和账本,“查到了,确如其所述。” “六十三口人,其中青壮三十二,去岁十一月自马邑迁居忻州定襄。”李善翻了翻,点头道:“某记得这些人,去岁迁居大都代州,而这六十三口人虽是从马邑迁居而来,但祖籍忻州定襄。” 再翻了翻图册,李善将其掷向面色灰败的元祐,“城北十二里处,授田百五十亩,没错吧?” 亲卫押着七八个元氏族人跪在后面,李善一直压抑的怒火迸发出来,“倒是聪明的很,相安无事,等他们冬小麦种上,甚至等开春施肥之后,再M.feNGyE-Zn.Com